天津市工人业余文学创作社1956年7月29日成立。社员均为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并在报刊上发表过作品的业余作者。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负责活动经费和组织工作,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进行业务辅导。该社制订了文学社章程,民主选举万国儒、张知行、张启运、王德奎、刘群林、杨理等组成社委会。文学社内分小说、诗歌、戏剧、曲艺、评论小组。与全市各区、局文学组织一起开展活动,至1966年,队伍逐渐壮大,发展到百余人,发表出版一批比较优秀的文学作品,涌现出万国儒、张知行等有影响的工人作家。“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活动,其中不少作者惨遭迫害。1979年4月,文学社重新恢复活动,阿凤、董乃相、冯育楠、柴德森等知名作家入社。同时通过举办文学讲习班、创作实践班的形式,选拔文学新人,扩大队伍。文学社经常聘请孙犁、梁斌、袁静等著名作家讲座辅导;组织社员到本市各条战线采访;交流创作经验,开展旅行写作等活动。先后创办《海河》文艺周刊、《海河潮》文学报、《海河文学》季刊,编选《社员文学作品选》,与《天津日报》、《新港》月刊等合编专版、专栏等。天津市工人业余文学创作社3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发表和出版10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和散文3000多篇,诗歌2000余首,长篇小说、作品选集60多部。不少作品在各级评选活动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