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
传统美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于清咸丰二年(1852 年)天水三阳川人陈某在秦州创建秦腔戏班“魁盛班”。清光绪十三年(1887 年),“魁盛班”第二代班主陈旺病故,其妻赵岁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与陕西周至李炳南结婚,两班合并,改称“西秦鸿盛社”,成为天水较早的专业秦腔戏班之一。天水鸿盛社以演净角戏和须生戏为主,脸谱以刻画武将及神话人物见长,在调色和勾画程序上有着独到之处。尤其是将 兵 器 绘 入 脸 谱中,在脸谱文化中独具神采。天水鸿盛社脸谱属甘肃秦腔脸谱中的甘肃南路秦腔脸谱,流行于 甘肃 陇 东南 一带,包括天水市的五县两区及陇南市的西和、礼县等地。脸谱基本根据戏中的人物性格、身份和规定情景勾画而成,既不同于其他剧种的脸谱,也不同于秦腔不同流派的脸谱(如甘肃的耿氏脸谱),具有陇东一带秦腔脸谱的夸张、美观、粗犷、大方等特点。代表作约 200 余幅,现存 100 余帧。

鸿盛社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