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县三阳川纺织生产合作社
民间经济合作组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央银行天水县支行股长杨鸣岐,在中滩镇组织建立了三阳川纺织生产合作社。其主要业务是向银行申请生产贷款,发放预购定金,收购棉花、土布、棉线等。以分散生产、集中收购的方式生产土纺土布,每天平均收购土布千匹左右(一匹长42尺,宽1.2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阳川、新阳等地人民的生活需要和穿衣困难。同年,举办起了官房子训导班,培训操作力量,改手摇单线纺为24根、32根、38根、42根线头的多头脚踏纺纱机,棉线日产量由原每人每台半斤增加到8~10斤,布机由平机改为吊式布机,日产量由原来半匹增加到1~1.5匹,上市交易的土布客商在千人以上,最高达万人,每天收土布7000多匹。中滩、渭南、石佛、新阳四镇,从事纺棉线、织土布的农户达到了这四个镇农户的70%以上,基本上达到了“男耕女织”的农村纺织合作,集市贸易的局面。专区合办处成立后,改为天水县三阳川纺织生产联合社。1951年实有社员4204人,股金18984万元(旧币),到1952年股金减少为12351万元(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