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宫伎乐图壁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宫伎乐图壁画 天宫伎乐图壁画北魏。纵50厘米,横65厘米。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第248窟北壁上层壁画。这位伎乐天位于具有西域风格的穹窿顶天宫内,背景赋以赭红色。她的舞姿颇为特殊,双手相叠举过头顶,左腿提起,舞兴正酣。绘画者不是以她的身段加手势刻画舞姿,而是打破常规,以她的舞技,大幅度的动作来表现她的形象。舞者所着蓝色服装鲜艳明快,增添了画面的活泼气氛。 ☚ 说法图壁画 天宫伎乐图壁画 ☛ 天宫伎乐图壁画 天宫伎乐图壁画北魏。纵105厘米,横220厘米。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第251窟北壁上层壁画。天宫伎乐绘于四壁上沿绕窟一周的楼阁建筑内。这些舞乐天人各自在拱门前载歌载舞,姿态各异,身姿潇洒,体态婀娜,绕臂而过的长巾随风飘逸更衬托出舞乐天人的优美造型,增添了抒情的韵律感。颜色深沉古朴。天宫伎乐的下部是释迦说法图的顶部,绘有散花飞天。飞天裸上身,腿臂挺健,西域特征明显。 ☚ 天宫伎乐图壁画 药叉图壁画 ☛ 天宫伎乐图壁画 天宫伎乐图壁画北魏。纵85厘米,横110厘米。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第435窟北壁上层壁画。此天宫形式并未单一地采用穹窿顶,而是与汉民族典型的四阿式楼阁两者并用,显得更为丰富。天宫以浓重的深色作底色,三位伎乐天身着袒右肩袈裟或裸上身,姿态各异。中间一位吹海螺,两旁各有一位分别演奏腰鼓和曲颈琵琶,其表情动作乃至手型描绘得十分生动,具有轻柔、舒展的韵律感。如果绘画者不是对歌舞表演十分熟悉而有兴趣的话,是不可能创作出这些形象的。舞者的用色以深色调为主,具有剪影效果。她们的披巾和长裙上多以白线勾勒,醒目而又久不变色,专家们称之为“提神线”。 ☚ 供养菩萨壁画 菩萨壁画 ☛ 天宫伎乐图壁画 天宫伎乐图壁画西魏。纵75厘米,横130厘米。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第249窟南壁上层壁画。天宫内伎乐天有的奏乐,有的舞蹈,姿态皆极优美,富于韵律感。位最左端天宫内绘一大头的斜侧面形象,头发卷曲,连鬓须,鼻头大,嘴唇厚,貌似婆罗门。有人认为此为“大头仙人”。据《法苑珠林》载《西国志》记载,在阿修罗窟中因吃仙桃而身体增大的人才出一头,因身体变大将孔塞住,无法全出,所以只画一个大头。另有人认为这是从西域传入的舞蹈面具。 ☚ 说法图壁画 伎乐天图壁画 ☛ 天宫伎乐图壁画 天宫伎乐图壁画西魏。纵93厘米,横110厘米。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第288窟西壁上层壁画。天宫皆西域式穹窿顶建筑。伎乐上身裸露,仅有长巾绕肩飘扬,形成一条条活泼的曲线。伎乐丰肩窄腰,青春的肌体十分健美。面庞秀丽,双目炯炯有神,表情各异。弹琵琶,吹螺号,击腰鼓,奏乐的各司其职。舞者皆作翩翩舞姿。绘画线条极为清晰,天宫伎乐的形象及绘画技法显示出新的特点。 ☚ 供养人图壁画 药叉图壁画 ☛ 天宫伎乐图壁画 天宫伎乐图壁画约为唐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石窟第77窟东甬道外侧壁壁画。图中上下边缘绘有图案装饰带。上部为卷草纹,下部是仿建筑柱式纹,下悬瓶状饰物。画面上有三位香音神:右边第一位似在奏长笛,第二位左手高举莲花一朵,第三位右手上立一鹦鹉。三神姿态各异,多只手所居的不同位置构成起伏的节奏,具有悠扬的韵律感。此画设色以深赭为背衬,人物赋以肉色、石绿等浅色,给人以和谐、淡雅的感受。特别一提的是,图中左侧伎乐所穿服装是西域式的世俗装。 ☚ 菱格山野图壁画 伯孜克里克千佛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