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官tiān guān

❶官名,指吏部。后也泛指百官。刘禹锡《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幸遇天官旧丞相,知君无翼上空虚。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❷天象。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天官

泛指百官。班固《東都賦》:“天官景從,祲威盛容。”

天官

天官

《周礼》六官,称冢宰为天官,统州百官,治理国政,相当后世的宰相。但隋唐设尚书六部以比拟周官,以吏部拟天官,吏部尚书也称天(官)卿。

☚ 六卿   地官 ☛

天官

 梁惠王问尉缭子曰:“黄帝有刑德,可以百战百胜,有之乎?”
 尉缭子对曰:“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黄帝者,人事而已矣。何者?今有城,东西攻不能取,南北攻不能取,四方岂无顺时乘之者耶?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备具,财谷多积,豪士一谋者也。若城下、池浅、守弱,则取之矣。由是观之,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按天官之陈日:‘背水陈为绝地向阪陈为废军(11)’。武王伐纣,背清水向山阪而陈(12),以二万二千五百人,击纣之亿万而灭商(13),岂纣不得天官之陈哉?楚将公子心与齐人战(14),时有彗星出,柄在齐。柄所在胜,不可击。公子心曰:‘彗星何知!以彗斗者,固倒而胜焉。’明日与齐战,大破之。黄帝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15)。’谓之天官,人事而已。”

 
 【注释】 ①梁惠王(前400—前319):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19年在位。 ②刑德:《淮南子·兵略训》高诱注云:“刑十二辰,德十日。”即下文“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之意。 ③刑:此指军事。 ④德:指政治。 ⑤天官:天文。 ⑥备具:完备。 ⑦一谋:齐心谋划。 ⑧下:低。守:指防守力量。⑨陈:同阵。下同。 ⑩绝地:无生路之地,死地。 (11)阪:同坂,山坡。废军:送死之军。 (12)清水:今河南淇县境内。 (13)亿:古时十万为亿。 (14)公子心:不详。疑为楚将子玉的儿子大心。 (15)稽:考查。
 
 【今译】 梁惠王问尉缭子说:“黄帝依靠‘刑德’(即天文时辰阴阳向背),能够百战百胜,育这回事吗?”
 尉缭子回答说:“(黄帝所说的)刑是用来征伐敌人,德是用来治理国家,并不是天文时辰阴阳向背之类的东西。黄帝所依靠的刑德,不过是重视人的作用罢了。何以见得呢?譬如现在有座城,从东西攻不下,从南北攻不下,难道这四个方向都没有顺应的天时可利用吗?之所以不能取胜,其原因就在于城墙高,护城河深,武器完备,财粮充足,将士齐心协力。如果城墙低,护城河浅,守备力量不强,那么必然会被攻下的。由此看来,天文时辰显然不如人事重要。按照《天官》书上的阵法说:‘背水之阵便是死地,面向山坡布阵就是送死之军。’可是武王伐纣时,却背着清水面向山坡列开阵势,以二万二千五百人攻击纣王的数十万大军,从而灭掉商朝,难道纣王没有得到天官之阵的有利形势吗?楚国的将领公子心和齐国人打仗,当时有彗星出现,把柄在齐国方面。(按《天官》书的说法)彗柄所在的一方取胜,对方是不能进击的。可是公子心说: ‘彗星知道什么!就是用彗(扫帚)与人相斗,本来也要把彗(扫帚)柄倒过去打才能取胜呢。’第二天与齐军交战,果然大败齐军。黄帝说:‘先去求神求鬼,不如先去考查自己的智能。’与其说是重视天官,毋宁说是重视人事罢了。”
 
 【集评】 明.宗臣:“此论时日,不拘拘术家之浅陋,而以人事胜之,况天道远,人道迩,人事修,彗星之凶与吉,非所计矣。”(见明·归有光《诸子汇函》卷八)
 
 【总案】 作者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天人相分的思想,在本篇集中论述了战争中人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天官时日,不若人事”的道理。这种进步的认识论,成为作者在战争问题上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全书的理论基础。
 本篇采用问对形式,由反驳入手引出论点,先作譬喻推理,继以事实论证,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论述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天官

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宋梅尧臣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二二《观杨之美画》:“天官乘车建朱旗,赤旙前亚风卷披。”清李渔 《奈何天·锡祺》:“小圣,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参见“天官赐福”。亦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只见班部丛中闪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册一卷。”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面 > 天官
天官  tiānguān

指耳、目、鼻、口,形體等感覺器官。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荀子·天論》:“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又《正名》:“然則何緣而以同異?曰:緣天官。”楊倞注:“天官,耳、目、鼻、口、心、體也。謂之官,言各有所司主也。”

天官

❶ 官名。周礼“六官”之一,为百官之长。《周礼·天官·冢宰》:“乃立~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泛指百官。《汉书·李寻传》:“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充备~。”
❷ 天文,天象。《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掌~于唐都。”
❸ 指人的感觉器官。《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

天官

❶指耳、鼻、口、目、形体等和外界相接触的感觉器官。
❷指五不男的一种,即先天性的睾丸发育不全或隐睾。因而无性欲和生育力。官为宦之误。

天官

天官

吏部的别称。因其皇帝为天子,其主管百官事务的吏部称为天官。唐代光宅年间改吏部为天官。西周时期称皇帝的大臣及侍奉天子的侍奉官吏均称天官。钦天监、太史局等掌察天文编历书的官员亦称天官。《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旧唐书·职官志一》:“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改……吏部为天官……”

☚ 提举南京榷货司   天文局 ☛

天官tian guan

【道教】God of Blessing

天官tiān guān

官名。1、周六官之一,为"天官冢宰"的省称。是周百官之长。《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辩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民为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2、泛指百官。《后汉书·班固传》:"天官景从,祲威盛容。"注:"蔡邕《独断》曰:百官小吏曰天官。" 3、天官府的简称。北魏、北周时,天官府省称天官。 4、吏部的别称。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神龙元年复旧。后世也称吏部为天官,或称"吏部天官"。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太平天国仿古,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名官,故天官即吏部。 5、官名合称。❶指太平天国的吏部正、又正、副、又副。
❷指太平天国朝内官天官正丞相、天官又正丞相、天官副丞相,天官又副丞相。
❸指太平天国女官中朝内官之天官正、副丞相。

天官

清咸丰六年(1856)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后, 由天王亲理朝政,朝内添设六部。主官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定名,吏部称天官,户部称地官,礼部称春官,兵部称夏官,刑部称秋官,工部称冬官。均冠殿前二字,各设正、又正、副、又副四人。主部主官官阶颇高,十一年春与副掌率、义爵相同。

天官

(1)官署名。唐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吏部为天官,吏部尚书、侍郎为天官尚书、侍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详见“吏部”。(2)官名。指吏部的长官。唐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天官

天官

荀子关于人的感官的统称。分为五种: 耳、目、鼻、口、形,即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肤觉的感觉器官。他进一步指出,五种感官各司其职,不能替代。并具体论述了“缘天官”、“以同异”问题,即由“天官”所产生的感知,既可以辨别事物的“同”,也可以辨别事物的“异”。

☚ 大体   天君 ☛
000014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