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天宗謂日月星辰。《禮記·月令》: “乃祈來年于天宗。” 鄭玄注: “天宗,謂日月星辰也。”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天宗 天宗 tiānzōng 手太陽小腸經穴。天,指上部;宗,含中之意。因其在肩胛岡下窩正中,故名。主治肩臂腫痛,乳癰。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氣府論》“肩解下三寸各一”王冰注:“謂天宗二穴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天宗,在秉風後大骨下陷者中,手太陽脈氣所發。刺入五分,留六呼,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手太陽小腸經》:“天宗,主治肩臂痠疼,肘外後廉痛,頰頷腫。”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其他 > 天宗 天宗 tiānzōng 指日月星辰。《逸周書·世俘》:“武王乃翼矢珪矢憲,告天宗上帝。”朱右曾校釋:“天宗,日月星辰。”《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書·舜典》“禋于六宗”孔穎達疏:“賈逵以爲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 星体 星体星(星星;星历;星榆;星子;星花;星珠;星纬;天星;行~;卫~;夜~;幽~;巨~;新~;孤~;残~) 宿 另见:天光 明亮 发光 运行2 闪烁 ☚ 星体 各种星 ☛ 天宗tianzong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手册》。马位于肩胛骨后缘,抢风穴上方两掌处的凹陷中,即冲天穴前上方约6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三角肌和臂三头肌的长头内,有旋臂后动、静脉和桡神经分布。以圆利针或火针直刺3~4厘米,毫针刺入6厘米。主治肩膊闪伤、前肢风湿、前肢麻木。 天宗经穴名。代号SI11。出 《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后,肩胛冈下窝的中央,与第四胸椎相平处。布有肩胛上神经和旋肩胛动、静脉肌支。主治肩胛疼痛,胸肋支满,颊颌肿痛,咳逆抱心,以及肩关节周围炎,乳腺炎等。宜刺0.5~0.8寸。艾炷灸3~5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 (图17)。 图17 天宗T'ientsung系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位于肩胛冈下窝的中间。施针时直刺1~1.5寸。主治气喘、肩胛疼痛、肘臂外侧疼痛等。 天宗经穴名。 属手太阳小肠经。 位于冈下窝中,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三分之一折点处。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颊颔肿痛,气喘,乳痈等。直刺0.5—0.7寸;可灸。 天宗 天宗手太阳小肠经穴。取穴:在肩胛骨冈下窝中央(见图2-1-6)。主治:颊肿、颔肿、肩胛疼痛、肘臂外廉痛、气喘、乳痈。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胀麻向肩部放散。艾炷灸3壮;艾条灸5~15分钟。 ☚ 后溪 听宫 ☛ 天宗tiānzōng经穴名。代号SI1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部的后面, 当肩胛冈下窝的中央。主治肩胛痛,肩关节周围炎, 乳腺炎。直刺或斜刺0. 5 ~ 1寸。灸3 ~5 壮或5 ~10 分钟。 天宗 天宗SI11Tianzong手太阳小肠经穴。首见《甲乙经》。《素问·气府论》所载“肩解下三寸各一”,王冰注即本穴。位于肩胛冈下窝中,相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中1/3交点处,约与第四胸椎相平。正坐或俯伏坐取之。穴位在冈下肌中; 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并有第四胸神经和肩胛上神经分支。本穴位置另说有二: 天宗 ☚ 臑俞 秉风 ☛ 天宗❶指日月星辰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