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及周边景点
天安门是皇城正门,原名承天门,建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在1651年(清顺治八年)重建,改名为天安门,是皇帝颁发诏令的地方。皇帝去天坛祭天、地坛祭地,先农坛祈坛耕田,及皇帝大婚或出兵亲征,都要从此路过。举子的黄榜也在此发布。她见证了两个封建王朝的兴衰与沧桑,见证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程。原是政治向征的天安门城楼现已对普通游人开放。登上天安门城楼,整座天安门广场一览无余。
天安门地处北京市中心,面积44万平方米,最多可容纳100万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由于天安门广场位置特殊,历史内涵丰富,知名度高,被称为北京第一景。主要景观有:天安门、升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等。
天安门是皇城正门,为宽9楹、深5楹的重檐歇山顶城楼,在明清两代是封建帝王发布诏令的地方。1988年元旦,天安门城楼正式对外开放。天安门前有一对雕刻生动的大石狮,东西各一,狮子的头部都歪向内侧,以示保卫中路。天安门的前后共有华表4只,云龙雕柱,造型甚美,是主体建筑极好的陪衬物,使天安门显得更加威严壮丽。天安门前的河叫金水河,河上横跨7座汉白玉石桥。当中一座最大、最宽的叫御路桥,为帝后专用;两侧是皇族桥;再外是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大员行走:四品及四品以下官吏,须走最外侧的公生桥。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整组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正面墙呈“弓”字形。中央最高处46.5米,擎天柱12根,高25米。全部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分三部分。中央部分门内为中央大厅。正面有6个通向大礼堂的大门。大礼堂进深60米,宽76米,高32米,二层挑台,共设1万个坐席。北部宴会厅可供5000人的宴会或1万人的酒会。南部人大办公楼,包括以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区各具特色的会议厅。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决策国策国运的地方,神圣而又庄严。
在天安门广场东侧有一组巍峨的建筑,北半部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南半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有二层展室,以“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资料为主要展品,里面包括周恩来纪念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是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品内容包括从奴隶社会夏、商、周到太平天国、直到清王朝灭亡的数千年历史的文物、货币、图画等30多万件,分朝代展出。
毛主席纪念堂:里面安放着装有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可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也可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的生平业绩展览。
中山公园:又称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侧,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之处,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曾在中山公园拜殿停放棺梓,接受各界人士吊唁。中山公园是遗留下来的明代完整建筑物,园内古木参天,苍翠欲滴,四季风景各异。
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天安门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之处,两代皇帝登基、亲政、大婚等均在此先祭。
景山公园:紧邻故宫,在此可观赏紫禁城全景宫阙格局。此园也是明崇祯皇帝在李自成进北京时的自缢处。
团城:团城是位于北海南门外西侧的风格独特的小型园林。城内有承光殿,殿内供有嘉庆时西藏进贡的玉佛。殿前玉瓮亭内有由一块整玉雕成重达3500公斤的大玉瓮。
恭亲王府:清代,除皇帝及其家眷外,任何人不得住进紫禁城,皇帝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第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北京城里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也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底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恭王府的主人奕忻,是最高等级的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格制也是最高的,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是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白云观:有“全真第一丛林”之称,乃道家的圣地,供奉着玉帝、全真道祖王重阳七大弟子及长春真人丘处机,是了解中国道教的好地方。
孔庙:位于成贤街路北,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元、明、清三代5万余名进士的姓名、次第和籍贯都刻在大成门两侧的进士题名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