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仙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仙藤

药名。出《本草图经》。又名都淋藤、马兜铃藤、青木香藤、臭拉秧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或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mtorta Bge.的带叶茎藤。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江西、河南等地。苦,温。入肝、脾经。行气利水,活血止痛。治妊娠水肿,风湿痛,胃痛,疝气痛,产后腹痛,煎服:6~12g。本品含马兜铃酸C、马兜铃内酰胺、香草酸等。又含挥发油。本品的丙酮提取物对小鼠腹水癌有抑制作用。本品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抗组胺致痉的作用。

天仙藤tiān xiān té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天仙藤(12)。药名。
【基原】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茎叶。
【别名】都淋藤、三百两根(《补缺肘后方》),兜铃苗(《圣惠方》),马兜铃藤(《普济方》),青木香藤(《本草备要》),长痧藤(《南京民间药草》)、香藤(《浙江中药手册》),臭拉秧子、痒辣菜(《江苏植药志》)。
【性味】苦,温。《本草图经》:“味苦,温,微毒。”
【归经】
❶《本草求真》:“入肝、脾。”
❷《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行气化湿,活血止痛。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风湿疼痛。
❶《本草图经》:“解风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气。”
❷《本草备要》:“治风劳腹痛,妊娠水肿。”
❸《本草再新》:“凉血活血,去风利湿,走经络,兼治腰腿肿疼。”
❹《本草正义》:“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止心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作散剂。外用:煎水洗或捣烂敷。

天仙藤tiānxiānténg

中药名。出宋·苏颂《本草图经》。别名都淋藤、马兜铃藤、青木香藤。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Sieb. et Zucc. 或北马兜铃A. contorta Bge.的带叶茎藤。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北、陕西、江西、河南等地。苦, 温。入肝、脾经。活血通络, 行气利水。治妊娠水肿, 胃痛, 疝气痛, 产后腹痛, 风湿痛。煎服: 6 ~12 克。

天仙藤

天仙藤

天仙藤,又名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马兜铃藤、青木香藤。始载于《本草图经》。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或北马兜铃A. c-ontorta Bunge的带叶藤茎。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江西、河南等省。
本品味苦、性温。归肝、脾经。功能行气化湿,活血止痛。主治脘腹疼痛、疝气痛、产后血气腹痛、妊娠水肿以及风湿痹痛等证。《本草正义》谓本品“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气顺血行,则风气、水湿、痰凝、血瘀诸邪可去,故凡腹痛、疝气、瘕聚及妇人产后腹痛,属于气滞血涩的病证均可用之。至于配伍,治脘腹痛,常合制香附、乌药; 治疝气痛,常合延胡索、吴茱萸、小茴香; 治产后腹痛、儿枕痛,常合延胡索、山楂,或当归、茺蔚子,或桂枝、茯苓。用治妊娠水肿,可与香附、陈皮、乌药、木瓜、苏叶等药配伍,如《妇人大全良方》天仙藤散。本品兼有通络之功,故亦治风湿痹痛,如《证治准绳》经验九藤酒,即天仙藤与红藤、丁公藤、钩藤、忍冬藤等药浸酒服,治疗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若治痰注臂痛,则可与姜黄、羌活、白芷、半夏、白术同用,如《仁斋直指方》天仙散。煎服,5~10g。
实验研究: 丙酮提取物对小鼠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 九香虫   野鸦椿子 ☛
000024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