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麦条锈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麦条锈病barley stripe rust

由条形柄锈菌引起,主要为害大麦叶片、叶鞘的一种真菌病害。又名大麦黄锈病。
简史 早在1854年威斯坦道普(Westendorp)将黑麦上条锈菌定名为Puccinia striaeformis West.,1894年德国埃里克森(Jakob. Eriksson)及亨宁(Ernst Johan Henning)将大麦、小麦、黑麦及禾本科杂草上的条锈菌定为同一个种,学名为Puccinia glu-marum(Schm.) Eriks.et Henn.,并按不同寄主上的条锈菌划分为5个专化类型,但各类型之间界限不明显,有的类型间可交叉侵染,因此长期只沿用种名,而不用区分寄主类型的学名。直至1953年欧美学者重新恢复用P.striiformis West.,将P.glumarum(Schm.)Eriks.et Henn.作为其异名。1961年扎多克斯(J.C.Zadoks)分专化类型观点逐渐被采纳应用。
分布和为害 分布于世界各大麦产区,特别在高海拔、冬大麦区更为普遍。欧洲北部、前苏联、非洲东部及北部、南美安第斯山脉区以及亚洲的印度北部、西部,孟加拉,尼泊尔和中国西藏自治区均经常受此病为害。秘鲁1977~1978年大麦条锈病曾严重暴发,西藏地区青稞受害亦严重。
病因 病原物主要为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 West.)大麦专化型,少数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均属担子菌,锈菌目。条锈菌种内不同群体间存在着致病性生理分化。目前各国在鉴定大麦或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时,基本上采用同一套国际鉴别寄主和生理小种编号,如印度大麦条锈菌已发现有G、A、19、57、24五个生理小种;在中国,还同时采用自己的中国条锈菌鉴别寄主和相应的生理小种编号(条中1,条中2,……条中29),由于国际鉴别寄主和中国鉴别寄主都以小麦品种为主,其中只增加个别大麦品种,以致有时对大麦上条锈菌生理小种难以区分,如近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对西藏青稞条锈菌7个标样鉴定中,只有一个是24号小种,其余6个均归为“青稞型”,虽用上述国际鉴别寄主或中国条锈菌鉴别寄主均无法区分。日本采用Fong Tien(大麦)、Bavaria(大麦)、Sagigake(大麦)、Yechao 35368(小麦)及Hokkaido Chevalier(大麦)5个鉴别寄主区分出大麦条锈菌7个生理小种。中国用来自西藏10个有代表性毒性的条锈菌株接种国际鉴别寄主(其中包括已知抗性基因Yr的品种),表明大麦条锈菌株不能侵染大多数参试小麦品种,同时反映西藏大麦条锈菌在致病性和流行规律上均有其特殊性,是有别于小麦条锈菌专化型(不能侵染大麦大多数品种)的一个独立群体。这与牛顿(H. C. Newton)等(1985)提出的小麦专化型与大麦专化型两者在同功酶和dsRNA存在的差异以及通过体细胞杂交证知两者具有一定遗传隔离性的结论相吻合。此外,青稞上条锈菌夏孢子也较小麦专化型夏孢子色泽略鲜黄。条锈菌大麦专化型本身也是由复杂多样的毒性个体组成的。王宗华应用252个菌株在喜马拉雅6号、矮秆齐、永1394、永802、科品2号五个品种上的反应将其区分成8个毒性类型(TBYR 0、1、2、3、4、5、6、7),西藏条锈菌大麦专化型优势群体为中等毒性的TBYR 2、TBYR 3、TBYR 4,其中以TBYR 3为主类型,只侵染青稞的一般生产品种及抗性差的品种,而对外来抗源无毒性。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大麦条锈病的菌源来自当地适存的或外来的夏孢子,低海拔种植的大麦有时受较高海拔寄主上夏孢子的侵染。秋冬季节病菌菌丝体在-5℃时仍保持活力,夏孢子萌发最适温为5~15℃,高于15℃则易丧失活力,最高限为21℃。大麦条锈病在10~15℃间,伴以间隙雨、露时发展迅速。病害的流行区地理分布与当地栽培品种的抗性、病原物的专化型和生理小种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西藏青稞条锈病常发区一般在海拔2000~3500米,冬暖夏凉,冬季最冷月和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均在病菌越冬越夏临界温度内,雨量较多,旱、雨季不明显,存在冬播和春播两季青稞,不少地区具垂直栽培特点,条锈病菌可在冬青稞上越冬,并在春青稞上越夏,因此导致条锈病严重流行,而在海拔3500~4100米易发区及4000米以上高寒山区病害发生为害程度依次减轻。欧洲大麦条锈病较小麦条锈病为害轻,这是由于条锈病流行区以春大麦为主,因此很少受严重侵染,而德国、法国非流行区为冬大麦区,欧洲大麦品种一般能高抗侵染小麦的条锈类型,故发病亦轻。1961年西北欧和中欧,大麦和小麦上条锈病均严重流行,则是由于气候适宜,对条锈菌的大麦专化型和小麦专化型的越夏、越冬和在春季的发展流行皆有利所致。
病害控制 大麦条锈病的防治主要采用抗病品种,不少品种、品系具有抗病性。德国大麦品种EB1556的抗性受两个隐性辅助基因控制,而其它品系则存在一个隐性基因。在某些品系中,抗病性为显性。近年来在对条锈病抗性育种中已向非专化性的耐久抗性发展。还有,采用对不同小种具抗性的多系大麦品种混栽,以减缓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化学防治主要在病原物毒性变化,病害发生流行时用粉锈宁喷撒防治。

大麦条锈病stripe rust of barley

大麦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病原菌是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hordei Eriks.)。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叶片上产生条点状排列的黄色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严重时孢子堆布满叶片。温暖地区病菌以夏孢子在大麦上世代越冬,冷凉地区以夏孢子世代在大麦上越夏,尚未发现转主寄主。夏孢子由气流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冷凉潮湿的气候利于发病。可采取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药剂拌种或喷施药剂等防治措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