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韶 017 大韶是虞舜的乐舞。虞舜是与唐尧齐名的古代明君。他主张以德治国,并以音乐舞蹈为教育手段,培养后代德行,使他们能“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见《尚书·尧典)“夔受命制乐:击石拊石,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大韶》对后世文舞的发展影响很大,历代对它进行了加工和发展,一直到周代,成为著名的《六代乐舞》之一的 “韶舞”。 ☚ 大章 韶舞 ☛ 大韶 大韶远古时期的一种乐舞,简称“韶”,周六舞之一。相传为一个一只脚的怪兽“夔”所创,是舜时代的乐舞,亦称“九韶”、“箫韶”、“韶箾 ”,“韶虞” 及 “九辨”、“九代”等。古意“九” 和“大” 相同,当是一意; 箫是一种乐器之名,“箫韶”可能是因以箫为主要演奏乐器而得名; “箾” 为一种舞竿之名,“箾韶”故亦可能是因舞时执此竿而得名。“箾”亦通 “箫”; 舜号有虞氏,“韶虞” 意为此舞是有虞族的传统舞蹈。《山海经·大荒西经》载: 禹的儿子夏启到天上去做客,“得九辨与九歌以下”,于是在天穆之野首演了盛大的九韶。《海外西经》 中又在同 一传说中,写作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因此九代、九辨当都是韶舞的一部分。内容为歌颂舜帝之德继承尧帝,演出形式是“击石拊石”,是 “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 ( 《史记·夏本纪》),该舞经过历代加工,成为后世“文舞” 的代表作。鲁襄公二十九年 (公元前544年) 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看到了周王室的乐舞,如 “象箾”、“南龠”、“大武”、“大濩”、“大夏”,在看到 “大韶” 时,季札极口称赞,认为“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他认为看到此舞,其他都不必再看了,演出就此结束。鲁昭公二十年 (公元前522年) 鲁国大夫南宫适带着孔子到周都洛阳去考察周朝的乐舞,直到齐国,孔子才见到 “大韶” 的演出,竟陶醉得三个月不知肉味,孔子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大韶是一个完美的乐舞,《论语·八佾》“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 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作乐舞的语,就应该作“韶”舞。相传孔子在齐国城门口遇见一小孩,便说“趣驱之,趣驱之,韶乐将作” ( 《说苑》)。可以想见,“大韶” 的内容和形式,在他看来是如何的优美和纯真。 ☚ 咸池 大夏 ☛ 大韶 大韶见“大㲈”。 ☚ 大章 大渊 ☛ 大韶周代 “六舞”之一,由九段组成,相传为舜时舞乐。周代用以祭祀四望。(即四方,一说名山大川或日、月、星、海)孔子称之为尽善尽美的舞乐。 大韶舜时的古乐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