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陆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作为地理的概念,指从大陆架海区继续向外延伸,海底突然下落形成的一个相当陡峭的斜坡。大陆坡的水深从1,000米到4,000米以上不等,平均为2,500米。大陆坡的显著特点是坡度大,从几度到20多度,平均坡度为4°07′,因而大陆坡的宽度也很不一样,有的宽达50公里,有的不足15公里。大陆坡的面积约占全世界洋底面积的8.5%。同大陆架一样,大陆坡也覆盖着固体的沉积物层,主要由泥、沙和砾石组成。大陆坡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坡麓上横切着许多很深的大峡谷,称为海底峡谷。大陆坡也有许多自然资源,包括碳氢化合物和固体矿物沉积物。大陆坡成为法律上的大陆架的组成部分。参见[大陆架]。 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又称陆坡或大陆斜坡。大陆架向大洋深海盆地过渡急陡的斜坡。它上起大陆架外缘,坡麓逐渐过渡到深海底部,平均坡度为3°~6°,最大可达30°~40°;宽为20~40 km,成阶梯状;深度为200~2 500 m。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表层有的部分有基岩外露,也有覆盖很厚的沉积物。 大陆坡大陆架外向海倾斜的斜坡地带。又称大陆斜坡,简称陆坡。水深在100~3500 m之间,坡度在3°~6°之间,宽度为20~100 km,全球大陆坡总面积为2870万km2,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大陆坡一词于1900年由德国H.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坡沉积物厚的地方,油气资源丰富;在海洋上升流区则形成渔场。 大陆坡 大陆坡dalupo大陆架与大洋底的过渡地带。其特点是: ☚ 大陆架 海沟 ☛ 大陆坡 大陆坡Dalupo大陆架前缘的一个巨大斜坡。是大陆架到大洋底的一个过渡地带。大陆坡的上限即为大陆架的外缘,这里有个明显的坡度转折,平均坡度为4°30′,大大超过大陆架的坡度(平均0°07′),各地坡度值差别较大,如太平洋区大陆坡平均坡度为5°20′,大西洋区为3°05′,印度洋区为2°55′。世界上最陡的大陆坡是斯里兰卡岸外大陆坡,其坡度达35°—45°。大陆坡的水深比大陆架深得多,平均在200—2 400米左右。大陆坡的宽度不一,大西洋大陆坡宽度为20—200公里,而太平洋大陆坡的平均宽度只有20—40公里。大陆坡的表面崎岖不平,其上有海底高原、海槽、海底山脉、海底峡谷以及扇形三角洲等地貌形态。大陆坡的成因极为复杂,主要是由于断层作用、火山活动、海底塌方、滑坡、海底浊流作用和其它海流的侵蚀作用造成的,大量珊瑚礁的生长,对海底地形也有一定的影响。 ☚ 大陆架 大陆隆 ☛ 大陆坡又称“陆坡”。大陆架外缘向深海一侧急剧变陡的地区,大陆构造的边缘。坡度一般为3°—6°,最大可达45°。宽度有很大的差别,20公里—数百公里不等,平均宽度为50公里。 大陆坡亦称“陆坡”或“大陆斜坡”。海底地貌的一种。大陆架与洋底间的斜坡地带。顶部是大陆架的外缘,坡麓深度为100~300米至1400~3200米,宽度为20~100千米,常具阶梯状。 大陆坡 大陆坡又称“陆坡”、“大陆斜坡”。从大陆架向深海海盆过渡的斜坡。平均坡降4°,最大坡降40°。大陆坡在构造上是附近大陆地段的直接延续。大陆坡有各种切割形态,如与坡基平行的阶梯地以及海底峡谷等。沉积物主要是软泥和细粒的、夹杂贝壳的泥质沙。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的过渡地区,多火山、地震。全世界大陆总坡面积为2800万平方公里。 ☚ 大陆边 大陆架 ☛ 大陆坡 大陆坡亦称“陆坡”、“大陆斜坡”。大陆架与深海底之间陡峭巨大的斜坡。顶部多起自大陆架的外缘,坡麓逐渐过渡到深海底,平均深度是3360米,宽20余公里至数百公里,平均宽70公里,坡度为几度至20多度,平均4 °30’。常具阶梯状,其上有海底峡谷发育。沉积物主要是软泥和细粒的、夹杂贝壳的泥质沙。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的过渡地区,多火山、地震。全球大陆坡总面积为2800万平方公里。 ☚ 大陆岛 大陆架 ☛ 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