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都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都督官名。三国时始置“大都督”,为统领重兵的高级军事统帅。晋多以权臣任大都督,总管数州的军事与民政。南北朝虽沿置此职,但权位渐轻。至隋,已成为散官,只是给大臣的一种荣誉性的加号,并不直接领兵。元置“大都督府”,设大都督三人,专领全国卫所。自明代起,废大都督一职。 大都督隋勋官称谓。正六品。详见“上柱国”。 大都督 大都督官名。始置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其后隋、唐、宋、元各代均有大都督官称或官阶号。明代有都督,无大都督。《通典》: “后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军御史,事竟罢。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之,而袁绍分沮授所统诸军为三都督。魏文帝黄初三年 (公元222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明帝太和四年 (公元230年),司马宣王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乡公正元二年 (公元255年),司马文王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晋受魏禅,则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宋有都督诸州军事者,则为常职。旧曰监某州诸军事,文帝即位,改监为都督。后魏永安以后,近远多事,置京畿大都督,总摄军人,立府置佐。后周又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 《北周六典》按: “西魏大统中,始以大都督、帅都督领乡兵。北周初,制授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者,并加使持节大都督,此大都督犹言都督诸军也。其后都督诸州军事,改为总管诸州军事,而大都督、帅都督、都督,遂成为戎秩之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之列为戎秩,盖在建德二年 (公元573年)之际也。至隋承周制,亦列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于11等勋官之内也。大都督、帅都督、都督府官属己无考,不知则阙。” 《宋史·职官志》: “大都督府、都督府、长史、左右司马、录事参军、司户、司法、司土、司理、文学参军、助教。大都督及长史掌司牧尹,阙则置知府事1人,通判1人,司马不厘务,旧制: 凡都督州建官如上,南渡后,见任宰相充都督,次有同都督,有督视军马,多执政为之,虽名称略同,然掌总诸路军马督护诸将,非旧制比也。”《元史·百官志》: “大都督府置大都督3员,正二品; 同知2员,正三品; 副都督3员,从三品; 佥都督事2员,正四品; 经历2员,从六品; 都事2员,从七品; 管勾1员,照磨1员,俱正八品; 令史8人,蒙古必阇赤2人,怯里马赤2人,知印2人,宣使6人。” ☚ 大丞相 大都护 ☛ 大都督隋勋官称谓。正六品。详见“上柱国”。 大都督dà dū dū官名,三国时始置,位高于都督,有的开府,有的不开府,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六种: 1、临时的高级军事长官,不开府,战争结束后即废。刘备帅大军伐吴时,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迎战刘备;魏蜀战争时曹真、司马懿等也曾任大都督。以上均属此类。 2、永久性的高级将领,有的在中央,有的镇守一方,均为高级军事长官。东魏、北齐时的"京畿大都督"职高位重,权势极大。北周初授柱国大将军此号,开府。唐朝武德七年以总督十州军政者为大都督。太极初年,于并、益、荆、扬四州设大都督府,唐玄宗又增潞州大都督府,府置大都督一员,从二品,掌督各州城隍、兵马、甲仗、食粮、镇守等。 3、郡的军事长官,权小位低。东汉献帝时孙权置。《三国志·吴书·宗室传·孙韶传》:"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览为大都督督兵,员为郡丞。 4、勋官。北周武帝时,因战争连年,有功武将太多,故以此官号授予有军功的官员,没有职掌,只作为勋官名号,八命。隋沿此制,正六品上阶。 5、十六国的统治者在未建立政权前,多自称大都督,总览军政大权。 6、掌管军马的官。隋朝陇右牧所辖的骅骝牧、二十四军马牧、原州羊牧、苑州十二马牧均置大都督。名大而位低,为流外官。 大都督官名。❶三国时期吴、魏置,作为临时军事统帅,初为加官,魏末时成为正式官职,位在都督中外诸军事上,地位极为尊显。一说即都督中外诸军事别称。晋、南朝皆不常置。北魏后期战事较多时置,为统兵主帅。东、西魏分裂后,授予渐滥,北周时改都督诸州军事为总管,遂演变为勋官。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复改总管为都督,总十州者称大都督,督诸州城隍、兵马、甲仗、粮草、镇戍等,从二品。 大都督(1)武官名。三国时置,魏制秩第一品,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均先后以大将军加黄钺为大都督。《宋书·百官志》说:“假黄钺则专戮节将”,以示其权威之重,故不常置。蜀无大都督,置中都护一人以统内外军事,李严曾任此职;又有行都护,蒋琬于章武中,诸葛瞻于景耀中均曾任此职。吴制同魏, 陆逊于黄武七年(公元226年)为大都督,假黄钺。西魏、北周府兵二十四军中领兵之官有大都督,北周秩八命。隋初沿置,秩正六品,炀帝时改为校尉。唐、宋、元亦于大都督府中置大都督,明五军都督府中亦置大都督,参见“都督”。(2) 勋官名。北周大都督除作为府兵统兵官之外,另有不统兵的作为勋官名号的大都督,品秩与统兵者同(八命),隋沿置(正六品)。 大都督加官名。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始有大都督之号(《晋书·职官志》)。唐制,大都督以亲王遥领,大都督府之政由长史主持(《新唐书·百官志》5《节度使》)。宋沿唐制,亲王为节度使,或授以某州大都督名号,遥领而已。宋初,因除授失典,误以亲王为大都督府长史,太宗至道二年二月始改正。大都督为二品官(《长编》卷35己酉,《宋会要·帝系》2之6、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