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跃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跃进dàyuèjìn

指1958年我国为使工农业生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而进行的一场运动。‘大跃进’违背了客观规律,致使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例如:“上海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筹建焊接钢管厂和冷拔无缝钢管厂,以适应全国各地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文汇报》1958.4.1)“1958年,热气腾腾的大跃进年代。” (《人民日报》1977.1.16)“1960年夏,令人难忘的日子。由于‘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粮食和副食供应异常紧张。”(《光明日报》1991.3.2)

大跃进dà yuè jìnбольшóй (велкий) скачóк

大跃进

大跃进dàyuèjìn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后,为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即所谓“超英赶美”)而发动的一场运动。当时被称为“三面红旗”之一。
 ❍ ~最惨痛的教训是脱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 大运会   大政 ☛
快进

快进

急进 长进 跃进 遄迈 兼行 骤进 飞速前进
迅速行进:疾趋 疾驰 骋驰 云飞 云徂 电驱 骛骤 疾进
 轻装疾进:卷甲
 闪电似的行进:电逝
快跑,迅速前进:奔逸 奔轶
奋力迅速向前:雄飞突进
快上加快,加速前进:快马加鞭 骏马加鞭 纵马加鞭 纵辔加鞭 纵马加鞭 策马加鞭
很快地前进:猛进
大步前进:迈进 进迈
跳跃式前进:跃进
以加倍的速度前进:兼程而进 兼程前进兼程取道 兼程并进 兼程并食
非常快地前进:大跃进
快步前进的样子:三跨两步
(快速前进:快进)

☚ 一同前进   勇进 ☛

大跃进

1958年,在各省区互相攀比、计划指标不断被刷新的“跃进”形势下,自治区也多次修改“二五”计划(草案),各地纷纷制定“跃进”规划,掀起以大量开荒、大力植棉、大兴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大跃进”。“大跃进”期间,自治区耕地面积扩大119.21万公顷,比1949—1957年扩大的耕地面积还多60.4%;粮食总产量由1957年的145.57万吨增加到1960的197.98万吨。1958年冬,新疆掀起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全区上百万人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建成土高炉2500多个,计划生产钢铁24万吨,结果全区生产生铁17.35万吨,合格的仅有2.44万吨,生产钢3万多吨,合格的仅有1.89万吨。由于盲目追求根本无法实现的高指标、高速度,违反经济发展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和工农业生产产值的下降,也破坏新疆的生态平衡。

“大跃进”

酝酿于1958年1月的南宁中央工作会议和3月的成都中央工作会议。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展开。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达到高潮。“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要求钢产量1958年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t达到1070万t,1959年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8万t达到3000万t。粮食产量1958年比1957年增加80%,由1.95亿t达到3.5亿t,1959年比1958年增加50%,由3.5亿t达到5.25亿t。“大跃进”持续了三年到1960年停止,史称三年“大跃进”。三年“大跃进”的损失,折合人民币为1500亿元,造成1959年至1962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钢产量最低年份为1962年,只有667万t。粮食产量最低年份为1960年,只有1435亿kg,低于1951年的水平。

大跃进

大跃进

在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之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和忽视调查研究,1958年轻率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经过初期的酝酿,先后出现了1958年夏秋之间的“大炼钢铁”和1960年上半年的“大办工业、运输业”等两次高潮。最后,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而不得不以大幅度的经济调整来结束。在当时“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号召下,在不断反对右倾的政治环境下,湖南省委在1958年8月把湖南全省的当年粮食总产量指标提高到400亿斤,以争取“一年实现十年粮食生产规划”。由于高指标、瞎指挥、强迫命令,必然导致浮夸风。全国到处放“卫星”,湖南的稻谷亩产“卫星”从亩产2500斤,一直抬高到6.6万斤,红薯亩产放了56.8万斤的“特大卫星”。夏粮浮夸风造成了中国农业过了关和粮食吃不完的假像,遂又兴起了全国集中力量抓工业,尤其是抓钢铁的运动。中央号召1958年全国钢铁翻一番,湖南在1958年1~8月仅产生铁9万余吨和不到1万吨钢的基础上,提出当年生产72万吨铁、15万吨钢计划。为此动员了700多万人,以土法炼钢为主,大办钢铁。与此同时,掀起了以土法为主,全民大办煤炭、大办机械、大办交通运输等运动。其间尽管当时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人提出过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的思想,但很快就遭到反右倾的批判和反右派的斗争,而无法得以贯彻。

☚ 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运动 ☛

大跃进

我国1958—1960年间超越可能,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的经济建设的群众运动。“大跃进”发生的原因是当时中央和地方的领导人希望尽快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却没有认真考虑中国的国情,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规律。1958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国民经济“全面大跃进”的口号。5月召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提出要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主要工业品的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会后,各地区、各部门先后拟订了“大跃进”的目标,“大跃进”运动很快在全国展开。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提出钢铁工业要“大跃进”,1958年钢产量要比上年翻番,达到1070万吨。会后立即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国9000万人“大炼钢铁”,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铁炼钢)、群(群众运动)”。各协作区也纷纷提出农业“大跃进”目标。全国报刊则不断地宣传“高产卫星”,交通、邮电、教育、文化等事业也开展“全民大办”。“以钢为纲”所带动的一系列“大办”,使“大跃进”不断升温并走向高潮。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到处泛滥。由于“大跃进”造成全国经济紧张、上下混乱的局面,从1958年11月起,中共中央力图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但1959年夏季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运动,使“左”倾思想重新泛滥。直到1960年冬天,中央确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大跃进”才得以停止。“大跃进”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出现的重大失误。“大跃进”不仅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的失调。

大跃进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提出总路线后轻率地发动了 “大跃进” 运动。
“大跃进” 口号的提出是左倾思想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在批判1956年“反冒进” 中提出来的。1956年初,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建设中出现了要求过急、步子过快的倾向。根据周恩来的建议,6月20日 《人民日报》 发表题为 《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 的社论。当时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赞同并积极贯彻周恩来的意见,着重纠正这方面的问题,使1957年国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毛泽东称之为“反冒进”。在1957年9月的八届三中全会和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接连对1956年的“反冒进” 提出严厉批评,说 “反冒进” 是“右倾”、“促退”,使6亿人民泄了气; “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对“反冒进” 的错误批评使党内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并占据主导地位,为发动“大跃进”作了舆论准备。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是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大跃进”运动的开始,8月的北戴河会议则把运动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在工业方面“以钢为纲”,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中国用15年的时间可以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12月,刘少奇在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了这一目标。从此,“15年赶超英国”就成了发动“大跃进” 的一个重要口号。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将1958年钢产量指标提高到800~850万吨。毛泽东根据各地区的报告,认为1958年钢产量可以在1957年的535万吨基础上翻一番。但截止8月底,全国钢产量仅有450万吨,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要完成620万吨钢,任务艰巨。为此,9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北戴河会议公报,号召全民大炼钢铁,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人民日报》接连发表社论,说“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是整个工业的纲,是整个工业的元帅”,其他部门要 “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首要的政治任务”。为迎接国庆,鼓舞士气,中央要求日产6万吨钢、10万吨铁,并计划在9月29日放钢铁“卫星”。一方面发挥原有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突击炼铁、炼钢; 同时又动员群众大办 “小土群”(小,即小型企业; 土,即土法炼铁; 群,即群众运动)。参加人数之多,动员范围之广,发展速度之快,都是空前的。9月份全国有小高炉60多万座,10月激增至上百万座。《人民日报》 不断刊登各地大放钢铁 “高产卫星”的报道。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中共中央于12月19日宣布: “1958年我国人民夺取1070万吨钢的大战已经告捷。” 年底宣布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事实上,1958年钢产量中合格的只有800万吨;在1369万吨生铁中,土铁达416万吨。这些土钢、土铁质量很差,含硫量高,难以加工和使用。大炼钢铁运动中,盲目开发矿产资源,砍掉大量树木,破坏了生态平衡,砸毁了大量铁器,影响了人民生活,其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在农业生产方面,提出 “以粮为纲” 的口号,要求5年、3年甚至1到2年达到12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产量指标。北戴河会议宣布,1958年粮食产量将达到3亿~3.5亿吨,比1957年增产60%~90%,全国人均占有粮食达500公斤左右; 棉花产量将达到350万吨,比1957年增长1倍以上。为了完成高指标,大搞土地深翻和高度密植。由于过度深耕和密植违反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不但没能增产,反而造成减产,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则是高指标带来的浮夸风盛行。1958年6月12日,新华社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放小麦亩产3530斤的 “卫星”。此后,各地报刊争相报道。《人民日报》 还连续发表社论,批判 “农业增长有限论”,认为农业高产“卫星” 有力地证明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违反科学常识的宣传,对虚报浮夸的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所有制方面,错误地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与“大跃进”相配合,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建议通过《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全国各地开始并社。最大的社有1.8万户。7月,河南省遂平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8月初,毛泽东视察河南、山东农村时说: “还是办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的特点是: 一曰大,二曰公(即规模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可以加快农业的发展,为农村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8月北戴河会议决定在全国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到9月底,全国已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既是生产组织,又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在全社范围内统一生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取消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与此同时,还大办公共食堂、幼儿园、敬老院,使社员生活集体化。在实现生产资料基本社有的过程中,大搞“一平二调” ( “平”,即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调”,即无偿调拨生产队的财物),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味凭借政治运动,片面变革生产关系造成的恶果。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当地下放管理权限。为推动全面跃进,适应地方群众性大办工业的需要,1958年6月初中央指示在十几天内把中央各部门绝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下放。8月,北戴河会议以后,开始建立“块块为主、条块结合” 的管理体制,急剧下放计划管理权力。下放给各省、市、自治区的权限有招工计划权、基本建设审批权、物资分配权等。同时改革预算体制,扩大地方财权。结果导致职工队伍和基本建设规模急剧膨胀。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这次体制改革被纳入为 “大跃进” 服务的轨道; 加之下放过急、过快,把一些不该下放的权力和企业也给了地方,因而加重了管理体制的混乱和国民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国民经济陷入全面失调的困境。
在方法上,“大跃进” 运动中采取大批判、大辩论和大搞群众运动的方式,以所谓“充分发动群众展开鸣放辩论” 为由,压制不同意见,在人民群众中开展“插红旗、拔白旗”运动。这种做法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导致“左” 的思潮泛滥。
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和党中央一些领导人对“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已有所觉察。1959年上半年,对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作了较大的压缩。7月在庐山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原定议题是进一步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左” 的错误。但是,会议后期形势急转直下,由纠正 “左” 变成反对右,发动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所谓“右倾”的批判。反右倾斗争打断了纠正“左”的错误的进程。而且,在庐山会议“反右倾、鼓干劲” 的号召下,“左” 的思想继续发展,酿成了1959年下半年和1960年上半年“持续大跃进” 的局面。
1958~1960年延续三年之久的 “大跃进”运动使整个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主要表现: 一是工农业比例失调,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二是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调,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积累率急剧升高。三是工业交通内部比例失调。由于强调“以钢为纲”,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工交内部许多生产环节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四是财政赤字严重,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尤其是生活必需品奇缺,无法保证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1960年以后,中共中央开始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才使国民经济逐步摆脱困境,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 指导性计划   洋跃进 ☛
大跃进

“大跃进”

1958年1月和3月,中共中央先后在南宁和成都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毛泽东在这两个会上严厉批评了1956年“反冒进”和主张反冒进的中央领导人,说反冒进是“右倾”、“促退”,使6亿人民泄了气,是方针性错误。大批反冒进的结果,使党内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南宁会议之后,《人民日报》2月2日社论提出:“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同时,有些地区和部门开始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动员口号,例如,要求苦战3年,使大部分地区的面貌基本改观;在5到7年内使各省和自治区的地方工业总产值赶上或者超过当地的农业总产值,使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等等。成都会议还制定了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第二本帐”,主要计划指标比2月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本帐”都大幅度提高了。1958年5月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毛泽东在谈到“大跃进”时,批评当时许多比较实事求是,对高指标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人是“观潮派”、“秋后算帐派”,号召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拔白旗、插红旗”。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1倍,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总路线,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以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从各方面开展起来。当时,报刊上不断宣传“高产卫星”,如小麦亩产达到7 320斤,早稻亩产达到36 900多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等错误口号也流行开来。在这种虚报浮夸的气氛下,8月召开的北戴河会议预计1958年粮食产量可达6 000—7 000亿斤,要求1959年达到8 000—10 000亿斤。会议正式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 070万吨,1959年达到2 700—3 000万吨。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三个月前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又普遍翻了一番。会议还作出了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定,预言“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会后,为了完成1 070万吨的钢铁生产指标,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国几千万人齐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铁炼钢)、群(群众运动)”。同时,以钢铁为中心,兴起了电力、交通、水利、文教等各行各业的“全民大办”。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大规模群众性的盲目蛮干,不但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到1958年底,共生产钢1 108万吨(其中仅800万吨合格)。这一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4.8%,而农业只增长2.4%,基建投资增长87.7%,全国职工总数增长2/3以上,超过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使市场供应紧张,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困难。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党中央、毛泽东曾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的错误有所纠正。但庐山会议后期开始的反右倾斗争使经济工作中的“左”倾思想又发展起来。1960年的计划又确定了一系列高指标,强调“以钢为纲”,除“小土群”外,还着重发展“小洋群”,并采取大轰大嗡的办法大搞技术革新运动等等,致使经济建设中曾经有所收缩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再度泛滥。直到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才被停止。“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党和毛泽东力图在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历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失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党的许多干部包括许多领导干部,在一连串的胜利面前,忘却了谦虚谨慎,骄傲自满的情绪逐步发展。对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对于掌握经济规律和科学知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但这一失误,终究是探索中的失误。在这3年中,由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生产建设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是应该同工作指导上的失误严格区别开来的。

☚ 商业体制改革   小土群 ☛

大跃进da yue jin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1958)

大跃进da yue jin

Great Leap Forward (started in China in 1958,aimed at developi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with a high spee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