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丸 > 大補陰丸 > 大補丸 大補丸 dàbǔwán 大补丸❶《丹溪心法》卷三方。 ❶又名大补阴丸。炒黄柏、知母(酒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甲(酥炙)各六两。为末,猪脊髓、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腹盐汤送下。功能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吐血,烦热易饥,足热疼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近代常用于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结核等证属阴虚火旺者。熟地黄、龟甲大补肾水,潜阳制火;猪脊髓、蜂蜜可加强滋阴润燥之功,使肾阴充足则相火自退;黄柏、知母清热泻火,苦寒坚阴,使火去则不伤阴,且知母又可清热保肺,为肺肾相滋,培本清源之法,适用于阴虚火旺并重者。 ❷炒黄柏不拘量。为末,水泛为丸,气虚以补气药送下;血虚以补血药送下。治下焦湿热,筋骨软弱。 ❷《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卷四十五方。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菖蒲、茯苓、人参、益智仁、枸杞子、地骨皮、远志肉。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酒送下。治妇人形瘦,血少不孕。 大补丸 《丹溪心法》卷三【组方药物】 黄柏(炒褐色) 炒知母各120克 熟地黄(酒蒸) 炙龟板各180克 【制剂用法】 上药4味,为末。用猪脊髓炼蜜为丸。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开水送下。 【主要功效】 滋阴降火。 【适应病证】 肝肾阴虚,由虚生热。骨蒸潮热,盗汗,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临床验证】 以本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10例,辨证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者,临床加侧柏叶、旱莲草、牛膝。结果:9例血止,1例无效。又据报告以本方治附睾炎18例,其中急性10例,慢性8例。治疗结果: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方义分析】 此为滋阴降火的名方。方中黄柏、知母苦寒泻火,熟地大补肾阴,龟板、猪脊髓属血肉之品,填精益髓。诸药合用,补阴与泻火并重,且泻火可存阴,滋阴可制火,共收滋阴降火之效。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大补阴丸”(《医学正传》卷三),“补阴丸”(《明医指掌》卷六)。
大补丸 《丹溪心法》卷三【组方药物】 川黄柏(炒褐色) 【制剂用法】 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每次3~6克,气虚以补气药送下,血虚以补血药送下。并不单用。 【主要功效】 去肾经火,燥下焦湿。 【适应病证】 筋骨软。
大补丸 《医宗金鉴》卷四十五【组方药物】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菖蒲 茯苓 人参 益智仁 枸杞子 地骨皮 远志肉 【制剂用法】 上药9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酒送下30丸。 【适应病证】 妇人瘦弱,血少不能受孕者。 大补丸dà bǔ wán方剂名。《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檗木。 【方源】《丹溪方》。 【组成、用法】用黄檗去皮,盐、酒炒褐为末。水丸梧子大。血虚,四物汤下,气虚,四君子汤下。 【功用主治】阴火为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