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附近的甜水沟。1978年3月发现。有头骨化石一块。经鉴定,化石距今约20余万年,为中更新晚期的遗存。大荔人比蓝田猿人进步,接近早期智人。大荔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蓝田人向丁村人过渡的空白,为研究洛渭谷地早期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与大荔人头骨共存的动物化石达10余种。遗址中还发现遗物181件,其中石核7件,石片152件,打制石器22件。石器多属尖状器,加工原始,经二次加工的只占12%。这对了解和确定陕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大荔人遗址
1978年在陕西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岩壁上发现。先后发现的有一具相当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及旧石器,被命名为“大荔人”。大荔人头骨化石保存完好, 是我国完整的人头骨化石中最古老的。头骨壁很厚,眉脊突出,构成“八字形”,与欧洲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和我国发现的马坝人相一致。脑容量为1120毫升, 比北京猿人脑容量1075毫升稍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处于从猿人向智人的过渡阶段,其时代大约距今二十万年左右, 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地质时代处于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阶段。在大荔人遗址中还获得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有: 鲤、鲶、鸵鸟、河涅、古菱齿象、三门马、犀牛、肿角鹿、大角鹿、斑鹿、水牛、猪等。此外,还获得了大荔人制作和使用的劳动工具三百多件, 主要有刮削器、石片和石核等。这一发现,为研究陕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性质和类型提供了重要而又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