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珲春市北约40余公里的英安、密江两乡北部,由东北向西南的密江河谷达30多公里。统称大荒沟村。1930年夏,中共延和中心县委派人到这里建立党组织。年秋,中共珲春县委在清水洞正式建立。反日会、妇女会、农民协会、农民自卫队等群众组织也相继组成。在中共东满特委领导下开展“秋收”和“春荒”斗争。1932年1月,珲春县委成立军事筹备委员会,建造密营,组成珲春县第一个抗日武装队伍(别动队)。同年9月,组成岭南岭北游击队。12月21日,在北沟二岔子学校召开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公布了施政纲领和政治、经济、文教等各项政策;组成赤卫队和少先队、在槟榔沟和杨木桥子建立兵工厂、被服厂和医院等。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形成,其范围在东至三道沟,西达密江流域,南抵荒沟岭,北接磨盘山脉,面积达1千多平方公里。1933年12月,日伪军警发动大讨伐,为保存革命力量,1934年夏,县委决定转移到汪清金仓一带开辟新区。现列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