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花實 > 大腹皮 大腹皮 dàfùpí 省稱“腹皮”。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果皮。通常縱剖爲二。略呈橢圓形瓢狀,外果皮灰棕黄色,有褐色斑點及縱裂紋。中果皮爲黄白色至灰黄色纖維。主治脘腹痞脹,周身水腫,脚氣腫滿。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大腹皮》:“主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清·黄宫繡《本草求真·散劑·大腹皮》:“腹皮,辛熱性温,比之檳榔大有不同。蓋檳榔性苦沉重,能泄有形之滯積。腹皮其性輕浮,能散無形之積滯。故痞滿膨脹,水氣浮腫,脚氣壅逆者宜之。” 大腹皮pericarpium arecae理气药。出《开宝本草》。见《暮牧纂验方》。又名腹毛、大白、大腹子、槟榔皮、茯毛。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的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习称大腹毛。主产海南、云南、台湾、广西、福建等地。辛,微温。入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主治:❶马低头难,与白牵牛、藁本、萆薢、陈皮、威灵仙配伍,如大腹子散(《痊骥通玄论》)。 ❷水肿,与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茯苓皮配伍,如五皮散。 ❸孕马腹痛不宁,与人参、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陈皮等配伍,如腹皮散(《元亨疗马集》)。 ❹牛胸水,与葶苈子、大戟、甘遂、泽泻、白术、大枣等同用。牛、马18~45克: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含槟榔碱(arecoline)、槟榔次碱(arecaidine)、鞣质、儿茶精等,煎剂能刺激副交感神经,使胃肠的紧张度增高:蠕动增强,分泌增多,并有利尿作用;还能促进唾液及汗腺的分泌。1%溶液有缩小瞳孔的作用。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大腹皮药名。出唐·侯宁极《药谱》。又名大腹绒、槟榔皮、槟榔衣。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果皮。主产海南、云南、台湾。辛,微温。入脾、胃经。下气,宽中,利水。治腹胀,泻痢,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煎服:6~9g。本品含多量鞣质,儿茶精。 大腹皮dà fù pí《本草纲目》果部第31卷大腹子(16)。药名。 【基原】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果皮。 【别名】 槟榔皮(孙思邈),大腹毛(《医林纂要》),茯毛(《会约医镜》),槟榔衣(《药材资料汇编》),大腹绒(《药材学》)。 【性味】辛,微温。《开宝本草》:“微温,无毒。” 【归经】入脾、胃、大小肠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❷《药品化义》:“入脾、肺、胃、大小肠五经。” 【功用主治】下气宽中,行水。治脘腹痞胀,脚气,水肿。 ❶《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 ❷《开宝本草》:“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良药。” ❸《本草再新》:“泻肺,和胃气,利湿追风,宽肠消肿,理腰脚气,治疟疾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三钱;或入丸。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成分】含多量的鞣质、儿茶素(Carechin)和槟榔碱(Arecoline)。 【药理】 ❶对免疫作用的影响:大腹皮水煎剂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有增高趋势,但对脾指数、胸腺指数、外周血T细胞等均无影响。大腹皮除去鞣酸的水提液有较强的抗补体活性。 ❷抗凝血:大腹皮水提取液能显著延长凝血酶所致入血纤维蛋白质的凝聚时间。并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❸兴奋胃肠道:此作用是大腹皮治疗脘腹胀满的药理基础。参见“大腹子”条。 大腹皮dàfùpí中药名。出唐·侯宁极《药谱》。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 L. 的果皮。主产于广东、云南、台湾。辛, 微温。入脾、胃、大肠、小肠经。行气宽中, 利水消肿。治腹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煎服: 4. 5 ~9 克。 大腹皮 大腹皮大腹皮,又名槟榔皮、大腹毛、大腹绒。始载于侯宁极《药谱》。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果皮。12月至次年5月采收成熟果实,剥取外果皮,习称“大腹皮”,除去外果皮与内果皮硬壳,留中果皮纤维,煮后干燥,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或“大腹绒”。 果皮呈半椭圆形(纵剖成两瓣,似瓢状),长4~7cm,宽2~3.5cm,,厚2~5mm,,外表面深棕色至近黑色,有的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柄及残存萼片,中果皮黄白色或淡棕色,巳捶松者疏松柔韧,纤维呈淡黄色棕毛状,内果皮硬壳状,平滑坚硬,凹陷呈心脏形,褐色或深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破裂,裂面可纵向撕裂。呈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体轻,质柔韧。气微,味微涩。主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国。中国主产于广东省; 此外,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亦有栽培。 本品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功能下气宽中,行水消肿。主治脘腹痞胀、大便不爽、水气浮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大腹皮是宽中利气之常用药,临床用于气机壅滞所致心腹痞闷,胁肋满胀者,常配紫苏、木香、沉香、陈皮等理气药同用,如《和剂局方》三和散。用于湿阻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可配厚朴、陈皮等以化湿行气。《本经逢原》曾言本品”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但本品通过适当配伍,亦可用治虚胀,例如《斗门方》以本品配入六君子汤,治中气虚滞而成腹胀者,有服之即通的功效。前人称大腹皮之功,尤长于消肿,《三因方》有五皮饮,用本品与生姜皮、桑白皮、陈皮、茯苓皮配伍,用治全身水肿,胸腹胀闷,上气喘急,小便不利;《太平圣惠方》用大腹皮合槟榔、木香、桑皮、牵牛等药,治脚气,肿满腹胀,二便秘涩,均取行水消肿之功。大腹皮与槟榔皆有下气宽中之效,但槟榔之性沉降而急,多用其泄有形之积滞; 大腹皮性缓轻浮,常用其散无形之滞气。煎服5~10g。气虚体弱者慎服。 实验研究: 槟榔果皮含α-儿茶精。 ☚ 青皮 白檀香 ☛ 大腹皮da fu pi【医学】the shell of areca n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