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内消化
❶大肠液及大肠内细菌的作用。大肠是消化道的最后部分。食糜经小肠的消化吸收后,剩下的残渣进入大肠。大肠液为碱性粘液,其中无酶的存在,但有少量来自小肠的二肽酶和淀粉酶。大肠粘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免受食物残渣的伤害,同时还有润滑粪便的功能。碱性的大肠液适合细菌繁殖,故大肠内有大量细菌(细菌来自食物)。一方面,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和纤维分解;另一方面,细菌能利用肠内物质以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
❷大肠运动与排便。大肠的运动形式与小肠相似,但运动较缓慢。大肠有一种蠕动进行得很快并且行程较远,称为集团蠕动。这种蠕动常从横结肠开始,推动一部分大肠内容物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当粪便被集团蠕动推至直肠时,便刺激直肠壁而产生排便反射。若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则由于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而引起排便困难,这是产生便秘的原因之一。长期便秘因干而硬的粪便压迫直肠,使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形成痔。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成形和排出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