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田 大田《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大田》,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所谓“刺”,只是陈古以刺今的题外之义,诗中并无刺意。“矜寡不能自存”也只是就诗中“伊寡妇之利”一句生说,不能概括诗旨。三家《诗》义未阐。这是周王祭祀田祖以祈年的诗。诗中提及以火烧灭害虫的方法,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二句,为历代西周土地制度研究者所必引,具史料价值。全诗四章,二章每章八句,二章每章九句。从春种、夏作、秋收写起,最后归结到祭祀,与前篇《甫田》的交叉写农事与祭事不同。其中描写收获之多,却从侧面刻画拾田间遗穗的寡妇,后人评为“愈淡愈奇,愈闲愈妙,善于烘托法”(方玉润《诗经原始》)。 ☚ 信南山 瞻彼洛矣 ☛ 大田
【注释】①种:选种。戒:修理农具。②既:已经。乃:然后。③覃(yǎn):锋利。耜(sì):犁。④俶(chù):开始。载:从事劳作。⑤庭:挺立。硕:大。⑥曾孙:指周王。若:顺心。⑦方:谷粒初成壳。皂(zào):谷始成形尚未坚实。⑧稂(láng):谷粒有壳无实。莠(yǒu):禾中的杂草。⑨螟、螣(tè):害虫。⑩蟊 (máo)贼:害虫。(11)稚:禾苗。(12)田祖:农神。(13)秉:拿着。畀(bì):投。(14)有渰(yǎn):云兴起貌。(15)祁祁:徐徐细雨貌。(16)私:私田。(17)不获稚:未收割的禾稻。(18)不敛穧(jì):已割而未收的农作物。(19)遗秉:失落的禾把。(20)滞穗:遗留的稻穗。(21)禋 (yín)祀:祭天的仪式。(22)骍(xīng):红牛。黑:黑猪。 【鉴赏】这是农事之诗。 全诗四章。首章写春天的农事。选好种子,修好农具,一切准备停当,然后扛起锋利的犁头,到南亩去播种各种谷物。禾苗长势既挺拔又肥大,这顺了曾孙的心愿。二章写夏天的情景。诗用“既方”“既皂”“既坚”“既好”描写谷粒长出到成熟的全过程。其意是说,谷粒长壳了,丰满了,坚硬了,成熟了。田中没有瘪谷没有杂草。消灭螟、螣、蟊、贼等害虫,不许它们伤害我的禾苗。田祖有灵,把这些害虫投到火里都烧尽。三章写雨水及时。天空乌云密布,甘雨徐徐落下。先落到公田,再惠及私田。那里有未割的禾稻,这里有散落的稻穗;那里有遗下的禾把,这里有留下的禾穗。这些“遗秉”“滞穗”都是留给寡妇的好处。诗人如此铺张地描写,是为了渲染丰收喜悦的气氛。末章写周王巡视。周王来到田间,碰见那农妇和孩子送饭到田头,田官非常高兴。秋收后举行祭天仪式。用那红牛、黑猪以及小米、高粱,祭祀神灵,以求得更大的幸福。 《诗序》说:“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此诗写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兼及祭祀,与“刺幽王”无涉,《诗序》之说实不可信。朱熹《诗集传》:“此诗为农夫之词,以颂美其上。”从诗情、诗意分析,此诗的作者当是熟悉农业的田官而非农夫,朱氏此说也难成立。 大田大田多稼, 既种既戒, 既备乃事。 以我覃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既庭且硕, 曾孙是若。 既方既皂, 既坚既好, 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 及其蟊贼, 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 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 兴云祁祁, 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穉, 此有不敛, 彼有遗秉, 此有滞穗, 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 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来方禋祀, 以其骍黑, 与其黍、稷,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止、子、喜、祀、黑、稷、福,之部。) 广大的农田里要多种庄稼,种子已选好,农具也修好,春耕前的一切事务都已准备好。用我锐利的犁铧,开始在南亩耕种。播下百谷,禾苗长得挺拔粗壮,曾孙就会称心满意。 庄稼已经开花结实了,皮儿坚硬,实儿成熟,没有白穗,也没有狗尾草之类的杂草。除去那吃心的螟虫和吃叶的螣虫,还有那吃根的蟊虫和吃节的贼虫,不许伤害我田里的嫩禾。田祖是有神通的啊,把这些害虫统统投到烈火中烧尽。 天上布满了乌云,下起雨来绵绵不断。雨呀下到了我们的公田,也下到了我们的私地。那儿有晚熟的庄稼还未收割,这儿有没捆的庄稼散田头; 那儿丢下来一把禾,这儿有穗子漏田头,这些呀全都是给寡妇们留下的好处。 曾孙来了,碰上了农夫的老婆和孩子,她们是送饭到向阳的南亩,田官们就高兴地享用酒食。曾孙此来正要祭神,用那些黄色的牛和黑色的猪羊。加上那小米和高粱,一齐拿来上供,拿来打祭,祈求神明赐给大福气。 全诗四章,一、二章每章八句,三、四章每章九句。这是一首描写周王祭祀田祖以祈年的诗。虽与《甫田》一样,有祈年、报祭等内容,但其主要的却是写农业生产中的选种、修械、耕种、除草、灭虫、收获等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及西周时期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情况,是我们了解二千余年前害虫对庄稼之危害情况以及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可称得上是周代社会的一首农事诗。与《楚茨》、《信南山》、《甫田》似为同时所作之组歌。然而,《毛诗序》却认为: “ 《大田》,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郑《笺》亦附和说: “幽王之时,政烦赋重,而不务农事,虫灾害谷,风雨不时,万民饥馑,矜寡无所取活,故时臣思故以刺之。”朱熹《诗集传》云:“此诗为农夫之词,以颂美其上。”从诗情、诗义察之,此三说皆为臆断也。《毛诗序》与郑《笺》所云“刺幽王”,而诗中却找不出 “刺”之含义。至于 “农夫之词”,其判断也是不完整的。最初大概是农夫所唱之歌谣,后来经过贵族文人的加工整理而成,抑或直接由熟悉农业劳动的士大夫阶层之官员所作。 四章诗,一至三章按时间顺序分别写春耕春种情况,夏时耘草除虫情况和秋时得雨丰收场面,层层铺叙,自然真切,宛然如画。四章主要写周王到田间巡视以及祭神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此诗与《甫田》虽皆写农事及与之相关的祀神情况,人物方面也都写到了周王(曾孙)、田畯、农夫等(“曾孙来止”四句,二者完全相同),但二诗在内容与结构上却有明显差别。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前篇重在祈年省耕,故从王者一面极力摹写祀事巡典,神则致其诚,民则极其爱,所以尽在上者之心也。此篇重在播种收成,故从农人一面极力摹写春耕秋敛,害必务去尽,利必使有馀,所以竭在下者之力也。”这一方面是表情达意服务于诗旨之需要,另一方面又体现了 《诗经》选编者敏锐的文学眼光。 此诗对事物的描摹极其细微而准确贴切。如第二章中写庄稼的成长,用 “既方”、“既皂”、“既坚”、“既好”描写谷粒成熟的过程,其观察之细微,实在是达到了极至。“方”,是庄稼开花,谷粒初生;“皂”,是谷粒开始灌浆饱满;“坚”,是谷粒表皮开始变得坚硬; “好”,是完全成熟。不熟悉农事者,是绝不能写出这种诗句的。至于“螟”、“螣”、“蟊”、“贼”四种害虫,分别是危害庄稼之根、心、节、叶的害虫,实际上它们是各类害虫的总头目。描写害虫之类别与危害程度如此准确,令人击节叹赏。 善于从闲处着墨和烘托渲染,这是本诗的一大特色。第三章主要是写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情景。但在表现丰收情景方面,它没有像《甫田》那样正面描写“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而是换了一副笔墨,写下了一些似乎与丰收之事不沾边的琐事:那儿有晚熟的庄稼还未收割,这儿有没捆的庄稼散落在田头; 那儿丢下一把禾,这儿有谷穗漏田间。这些描写都非常切合农村收获时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正因为是大丰收之年,人们自然十分忙碌和高兴,故而在收获过程中因情绪的激奋而出现遗穗情况是自然中事。如此描写,充分渲染出丰收喜悦的浓厚气氛。对此,方玉润 《诗经原始》有较精辟的评析,他说:“凡文正面难于着笔,须从旁渲染,或闲处衬托,则愈闲愈妙,愈淡愈奇。”“此篇省敛,本欲形容稼穗之多,若从正面描摹,不过千仓万箱等语,有何意味?诗只从遗穗说起,而正穗之多自见。事极琐碎,情极闲淡,诗偏尽情曲绘,刻摹无遗,娓娓不倦,无非为多稼穑一语设色生光,所谓愈淡愈奇,愈闲愈妙,善于烘托法耳。” 姚际恒 《诗经通论》 亦云:“描摹收获之多,全用闲情别致。”这段“不获稚”、 “不敛”、 “遗秉”、“滞穗”之描写,即上篇(按:指《甫田》) 千斯仓、万斯箱之意,而别以妙笔出之。”(同上)。如此别出心裁、独具魅力的艺术妙笔,的确是耐人寻味, 三复忘的。 大田大田多稼。①既种既戒,既备乃事。②以我覃耜, 俶载南亩。③播厥百谷。④既庭且硕,曾孙是若。⑤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⑥去其螟螣, 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⑦田祖有神,秉畀炎火。⑧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⑨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⑩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11)彼有遗秉,此有滞穗。(12) 伊寡妇之利。(13)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14)馌彼南亩,田畯至喜。(15)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16)以享以祀,以介景福。(17) 【注释】 ①大田:面积广大的田地。②种:选种子。戒:修理农具。既备:已经准备停当。乃事:然后就从事耕作。③覃(yan眼):通“剡”,锐利。耜(si四):一种农具,如同现在的犁。俶(chu处):开始。载:从事劳作。④厥:其。⑤庭:挺生。指禾苗已经长出。硕:大。曾孙:指周王。若:顺。⑥方:通“房”,指谷粒已生嫩壳。皁(zao 噪):指谷壳已经长成。稂(lang 琅):禾穗未灌浆而不充实者。莠(you 有):一种叶穗似禾的草。⑦螟(ming 明):吃苗心的小青虫。螣(te 特):吃禾叶的小青虫。蟊:吃苗根的虫。贼:吃苗节的虫。稚:幼禾。⑧田祖:稷神。有神:有灵。秉:特。畀:交付。炎火:大火⑨渰(yan 演):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同“凄凄”,云行的样子。祁祁:徐徐。⑩雨(yu 育):作动词用,下雨。公田:属于公家的田。私:属于私人的田。(11)不获稚:指因未成熟而不收割的禾。敛:收。(qi齐):已割而未及收的禾。(12)遗秉:遗漏了的成把的禾。滞穗:抛撒在田中的禾穗。(13)伊:犹“是”。寡妇:指穷苦无依靠的女人。利:好处。(14)来:指周王出观农事。(15)馌(ye 夜):送饭。田畯:农官。(16)方:祭四方之神。禋 (yin 因)祀:古代祭天神的一种礼仪,用火烧牲,使烟气上冲于天。骍(xin 辛):赤色牲。指牛。黑:黑色牲。指猪。(17)介:通“丐”,祈求。景:大。 【译文】 大田里多种多收。选了种子农具修,准备停当才动手。用我锐利的犁头,开始南田的耕作。播种庄稼多样,生长茁壮肥硕,都使周王顺意舒服。谷粒长了皮壳,长得坚实完好,没有白穗也没莠草。除去各色害虫,不许伤害我的幼禾。希望稷神有灵,把它们投进烈火。天上乌云滚滚起,徐徐而来要下雨。雨儿落到公田上,同时落到私田里。那里有未成熟的禾,这里有未聚拢的谷。那里有遗落的禾把,这里有丢失的谷穗。这是寡妇们的福利事。周王来到,携妻带子。送饭到田里,田官见了喜。周王祭祀四方求福,牺牲有牛有猪,还有稷子黄米。拿来上供,拿来献祭,祈求赐我们好福气。 【集评】 清·方玉润:“此王者西成省敛之诗。……盖春秋巡省,祈年报赛,用以答神者也。……此篇重在播种收成,故从农人一面极力摹写春耕秋敛,害必务去尽,利必使有余,所以竭在下者之力也。凡文正面难于着笔,须从旁渲染,或闲处衬托,则愈闲愈妙,愈淡愈奇。……此篇省敛,本欲形容稼穑之多,若从正面描摹,不过千仓万箱等语,有何意味?且与上篇犯复,尤难出色。诗只从遗穗说起,而正穗之多自见。其穗之遗也,有低小之穗,为刈获之所不及者;有刈而遗忘,为束缚之所不备者;亦有束缚虽备,而为辇载之所不尽者;且更有辇载虽尽,而折乱在垅,为刈获所不削,而束缚之难拾者。凡此皆寡妇之利也。事极琐碎,情极闲淡,诗偏尽情曲绘,刻摹无遗,娓娓不倦。无非为多稼穑一语设色生光,所谓愈淡愈奇,愈闲愈妙,善于烘托法耳。”(《诗经原始》卷十一) 今·余冠英:“这是西周农事诗之一。第一章写农夫耕作播种,嘉谷生长。第二章写清除虫害,谷粒坚好。第三章写雨水调和,收获丰盛,第四章写周王犒劳农夫,祭神求福。”(《诗经选》) 【总案】 此为描写西周农事的诗,《毛序》谓“刺幽王”,不足信。诗的主要内容是写农业生产中的选种、修械、耕种、除草、灭虫、收获等情状。它以白描的手法,细腻逼真地刻画了周初农业生产情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一定的农业科技和历史参考价值。 大田既方既阜,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 彼有遗秉, 此有滞穗。 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田》和上一首《甫田》题意相同,“甫田”即“大田”,等于说广的农田; 内容与性质,则两诗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都说到了农事和祈年报赛,而《甫田》侧重于祭祀,很明显地是一首祭歌,具体地线索分明地提到了祭品、祭仪的祈雨、求福。《大田》中的祭祀,只是全诗的一个场景,就全篇而言,它是一首农事诗。 诗的第一章写当春种植的情况。以“大田多稼”一句领起,广大的田地啊要多种庄稼,是热烈的愿望,也是适时的督促。接着说良种已选好,农具已备齐; 用我锐种的犁铧,去耕种那向阳的土地。播下那黍稷稻粱,生长得挺直肥壮。“曾孙是若”,曾孙指周天子,春耕的景象如此喜人,他感到顺心、舒畅,与“大田多稼”一句呼应。第二章写夏季庄稼的长势和耘田除害的劳作。作物已经扬花,已经生苞,已经坚实,已经完好; 没有瘪谷,也没有杂草。农夫们把主要的精力去对付害虫。那吃禾心的螟,吃禾叶的螣,吃禾根的蟊,吃禾秆的贼,都要消灭干净。“请求田祖 (农神) 显灵验啊,把它们投入烈焰!”这既是农夫心中的愿望,又是田间除虫的实事,但不是祭祀之辞。第三章写收获。第四章写“曾孙”前来省视,并以丰盛的礼品 (赤黄的牛和黑色的羊豕,以及新登的高粱黍子) 来禋祀四方之神,祈求大福。 无论古人和今人,在赏析这篇作品的时候,都或有所得,或有所失。《诗序》说它“刺幽王也”,但诗的内容并无怨刺之意,今人强调它反映了阶级矛盾和农夫痛苦,其失与 《诗序》同。唯朱熹以为“此诗为农夫之词”(《诗集传》) 似为近之。一首充满了歌颂之意和欣慰之情的诗歌,判之为农夫之词,可以吗?在阶级分析观念过于强烈,又把古代农夫的阶级觉醒估计过高的人来看,是不可以的。如果我们肯于承认古代确实有过相对来说生产比较发达,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因而农夫们活得比较轻松、比较舒畅的时日; 如果我们肯于承认古典文学中揭露黑暗的作品大体真实,而歌颂清平的作品未必全是虚伪; 那么,判《大田》为农夫之词,是可以的。当然,朱熹之说也有失,一是农夫之“词”,不如说农夫之“口气”,正象唐宋以来数不清的《田家词》、《农家词》,并非农夫之作一样,《大田》的作者或整理者也应该是“文人”,不过能够反映农夫的劳作和情绪而已。二是他说“言农夫之心先公后私”,是把他对劳动者的道德要求说成劳动者的实有“觉悟”,进而误解了历史事实。 如若以上的观点尚能成立,则赏析《大田》可能遇到的困惑和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诗中之“我”,皆农夫自我;“大田多稼”,也是农夫共同的意愿和相互的勖勉。“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风起云生飘悠悠,风停雨下满天空。庄稼成熟之前的一场及时雨来了。农夫欣喜地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意思是说,好雨啊,下到我耕种的公田里吧,并由此而遍及我耕种的私田吧。公田,农夫为贵族统治者所种之田; 私田,农夫自家衣食所系的份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农夫所祈降雨的先后,与自己田间劳作的顺序是一致的。一年的辛苦,终于丰收了; 曾孙 (周天子) 来田间省视,以丰裕的礼品禋祀四方之神,场面应该是热烈的,气氛应该是愉快的,至少是轻松的。“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固然是曾孙为自己祈福 (朱熹所言“农夫欲曾孙之受福也”,又是一失); 但农夫心里何尝不作同样想呢,何尝不也在祈祷上天的福佑,愿来年又是丰收,“曾孙”仍然开明,勉强温饱的生活能够维持下去呢。 《大田》虽然是农夫的“口气”,却不能说它是农夫之作,至少是经过文人整理润饰的 (其实,就象《七月》那样的农事诗,一旦被采,在披之管弦、进献天子之时,同样是经过加工的);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欣赏到它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且看这一节写丰收景象的诗句:“彼有不获稚, 此有不敛; 彼有遗秉, 此有滞穗。 伊寡妇之利。”大丰收之年,由于忙碌和高兴,收获必多遗漏: 未收的晚谷子,未拾的禾捆儿;遗留的禾把子,撒落的谷穗儿。这边有,那边也是。这指点顾盼之间,分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心情; 一个意思铺排为四句,分明反映了民歌的复沓夸张的风格; 四句排比又落到“伊寡妇之利”一句,分明是劳动者的眼光和心理。清人方玉润说:“凡文正面难于著笔,须从旁渲染,或闲处衬托,则愈闲愈妙,愈淡愈奇。”“此篇省敛,本欲形容稼穑之多,若从正面描摹,不过千仓万箱等语,有何意味?……诗只从遗穗说起,而正穗之多自见……事极琐碎,情极闲淡,诗偏尽情曲绘,刻摹无遗,娓娓不倦,无非为多稼穑一语没色生光; 所谓愈淡愈奇,愈闲愈妙,善于烘托法耳。”(《诗经原始》卷十一) 因为避开了收获的忙碌场面和农夫在丰收中的热烈情绪,只从侧面着笔,所以方氏说它“闲”、“淡”。这个场景的具体、生动而亲切的描绘,必然来自深刻的亲历其境的感受,来自那些经久地体验了劳动生活的人们,大概不会是“曾孙”或“田畯”之类。我们是要感谢那记录了劳动者的体验和感情的无名作者的,即使他是统治者阶级的一员也罢,正如我们欣赏并喜欢在《诗经》之后写过“农家语”、“畲田词”和“田园杂兴”等题材的有名诗人及其作品一样。那种认为《风》诗必然全都反映劳动者的思想感情,《雅》诗必然全都代表统治者的阶级利益的观点,是有些笼统和偏颇的。我们不能一见到“曾孙”的面目并不十分可憎,农夫的脸上也有点笑容,就说作品歪曲和粉饰了生活; 生活,本来是丰富多样,并不单调的。 《大田》既种既戒②,种子选了农具修, 既备乃事。各事齐备来动手。 以我覃耜③,用我锋利的犁头, 俶载南亩④。开始整南田的土壤。 播厥百谷,播种庄稼多样, 既庭且硕⑤,生长得棵棵茁壮, 曾孙是若⑥。顺了周王的希望。 既方既阜⑦,谷粒长了皮壳, 既坚既好,长得坚实完好, 不稂不莠⑧。没有稂草莠草。 去其螟螣⑨,除去青虫、丝虫, 及其蟊贼⑩,蝗虫和它同伙, 无害我田稚(11)。别祸害我的幼禾。 田祖有神(12),田祖有灵, 秉畀炎火(13)。把它们投进大火。 有渰萋萋(14),阴云洋洋飘来, 兴雨祁祁(15)。好雨缓缓下了。 雨我公田,好雨落在公田, 遂及我私。私田同时沾到。 彼有不获稚(16),那里有未成熟的禾, 此有不敛; 这里有收不及的谷; 彼有遗秉(17),那里有遗落的禾把, 此有滞穗(18)。这里有谷穗抛散。 伊寡妇之利。舍给孤苦寡妇家。 曾孙来止,王来看收成, 以其妇子。带着妻和子。 馌彼南亩,送饭送到田里, 田畯至喜(19)。田官来了也欢喜。 来方禋祀(20),王来祭祀四方, 以其骍黑(21),牺牲有赤有黑, 与其黍稷。还有稷子黄米。 以享以祀,奉请诸神受祭, 以介景福(22)。得福不可估计。 (采用余冠英译诗) [注释] ①大田:面积广大的田地。②种:选种。戒:修理农具。③覃:锐利。④俶:开始。载:从事。⑤庭:直。⑥曾孙:重孙子,五代孙以下都可称曾孙,这里指周王。⑦既方:方既房。既方是说谷粒已长出嫩皮。既皁(zao):已长出谷壳。⑧稂:穗粒空瘪的禾,又称童粱。莠:草名,叶穗像禾。⑨螟:吃苗心的小青虫。螣(te):吃苗叶的害虫⑩蟊:吃苗根的害虫。贼:吃苗节的害虫。(11)田稚:田中的幼苗。(12)田祖:稷神。(13)秉畀:持取投入。(14)渰(yan):阴云密布的样子。萋萋:盛多的样子。(15)祁祁:徐徐。(16)不获稚:低矮或未成熟的禾穗(17)遗秉:遗漏下来的成把的禾穗。(18)滞穗:抛撒在田里的禾穗。滞,散的意思。(19)田畯:古代田官。(20)方:指四方。禋祀:清洁致祭。(21)骍黑:骍,赤色的牛。黑,指黑色的猪。均为祭祀的牺牲。(22)介:求。景:大 [赏析] 这是西周时的一首农事诗。全诗四章,前两章每章八句,后两章每章九句。 第一章“追叙方春始种一层”(《诗经原始》眉批)。从选种修理农具开始,到南亩耕田,播种百谷,直到田里长出挺拔肥硕的庄稼,将春耕夏种的劳动过程,写得井井有条,“曾孙是若”一句,先冒一笔,点出周天子祈年省耕一事。古时天子春秋巡省,祈年报赛,用以答谢神灵赐福。“曾孙”指周天子,“若”字有两种解释,一训为“顺”,朱熹持此说。此句说丰收顺了周王的希望。一训为“择菜”,“曾孙是若”“盖谓择其善者而劝之,既省耕之谓也。” 第二章“顺序夏耘除害一层”(《诗经原始》眉批),极力从农民一面描写,写他们为夺取丰收,加强田间管理,使庄稼长得“既坚既好”,铲锄杂草,驱除各种害虫。古代没有杀虫剂,故祈田祖之神,把各种害虫付之炎火之中。古代驱虫,常夜间设火,火边掘坑,一把虫烧死,一边把虫埋葬。此段描写,对古代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方法,颇有认识价值。 第三章描写“秋成收获”一层。“有渰萋萋,兴雨祁祁”两句,写出了乌云密布,细雨濛濛之景,点缀景物如画。“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先公后私,表现出古代民风的淳厚。“彼有不获稚”以下五句,本欲形容庄稼之多,却从遗穗说起,详细描写在丰收的土地上,有未及收割的低矮穗,有未割干净的遗刈穗,有装车剩下的失载穗,还有胡乱撒在地上的滞穗,各种各样的遗穗,为寡妇所拾取,成为她们的专利,以此表现丰收之年利及鳏寡的情景。 第四章写周天子犒劳农夫并祭神求福,遥接首章的“曾孙是若”,为正面描写天子巡省、祈年报赛的段落。周天子带着妻子儿女来到田头,视察丰收年景,把犒劳农夫的饭送到田间,田官也高高兴兴地来到地里,上下共庆丰收,一片乐融融的景象。诗中以“田畯至喜”来衬托农夫之喜,“令人想见田家乐趣,有画图所不能到者”(《诗经原始》眉批)。结尾五句,以祭神求福作收。 大田 大田[原文] ☚ 甫田 瞻彼洛矣 ☛ 大田 大田广大肥美的土地。《小雅·大田》一章:“大田多稼,既种既戒。”郑《笺》:“大田,谓地肥美可垦耕。多为稼可以授民者也。将稼者必先相地之宜而择其种(zhǒng),季冬命民出五种,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此之谓戒,是既备矣。” ☚ 大厉 大邦 ☛ 大田ta44 t‘ 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