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爆炸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dabaozha lilun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宇宙学说。认为整个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然后不断膨胀不断降温,逐渐形成我们今天观测到的宇宙。1922年弗里德曼求得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膨胀解或脉动解。1927年勒梅特提出大尺度空间随时间膨胀的思想。1929年哈勃发现河外星系普遍在远离我们的银河系,并得到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爱丁顿归纳上述成就,提出宇宙膨胀假说。盖莫夫进而提出原始火球的思想,认为膨胀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按照今天的大爆炸理论,宇宙一开始曾有一个普朗克时期,这个时期大约在最初10-44秒之内。在这个时期中,时间的先后,空间的上下左右都不可分辨。也就是说,时空概念失去意义,物质处挖混沌状态。因果律以及所有已知的物理规律都不能应用。对于普朗克时期,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描述方法。大爆炸理论对宇宙演化的描述,是从普朗克时期之后开始的,即最初10-44秒之后开始的。从10-44秒开始,宇宙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时宇宙非常单纯,非常对称,只存在真空场,温度约1032K。当演化到10-36秒时,出现一个快速膨胀的暴胀时期。这个阶段宇宙呈指数型膨胀,真空发生相变并释放大量潜热。这些真空能量转化为物质,主要是夸克、轻子和规范粒子,温度高达1028K。这个时期持续约10-32秒,温度略有下降,大统一开始破缺,强作用与弱作用显示出差别。此后,宇宙按标准模型继续膨胀,到10-11秒时,温度下降到1015K,弱电统一开始破缺,弱作用与电磁作用显示出差别。从这时起,宇宙就呈现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强、弱、电磁)。当宇宙演化到第100秒时,温度降到109K,夸克开始合成中子和质子,并有氢的同位素及He,Li等轻原子核形成,这时形成的He核一直保留到今天。从这时起到1013秒,原子核、电子和光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处于热平衡状态。1013秒以前的时期,称为辐射为主的时期。1013秒以后的时期,称为物质为主的时期。从1013秒开始,原子核与电子结合成原子,并与光子退耦,这时温度为103K。从这时起,光辐射形成与实物粒子无关的宇宙背景辐射,并随着宇宙的膨胀而继续降温,这就是盖莫夫预言而已被今天的观测所证实的2.7K微波背景辐射。从1015到1017秒,恒星、星系开始形成。宇宙继续膨胀,降温,直到今天。现在,我们距宇宙开始已经有6×1017秒(约200亿年)。上述大爆炸理论建立在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上,得到星系红移、氦丰度、微波背景辐射等实验观测的有力支持,因而是比较可靠的。 ☚ 3K背景辐射 光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