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洋洲农业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洋洲农业经济agricultural economyof Oceania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斐济、基里巴斯、瑙鲁、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和西萨摩亚11个南太平洋国家以及一些尚未独立的太平洋岛屿, 如新喀里多尼亚、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法属波利尼西亚等, 绝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的太平洋上。全洲总面积85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各洲总面积的6.2%,其中澳大利亚占本洲总面积的90.4%。1980年全洲人口总数为2 265.7万,其中农业人口467.6万,占总人口的21%; 农业劳动人口208.7万, 占总人口的9.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畜牧业十分发达, 是世界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1980年两国共有绵羊2.04亿只,占世界绵羊总头数的18.3%,澳、新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同年, 两国羊肉和羔羊肉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9.1%, 未洗羊毛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8%。澳、新的羊毛出口量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两国乳制品的出口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澳大利亚还是世界蔗糖和小麦的重要出口国。大洋洲其他岛国农业则以种植热带作物如椰子、可可、咖啡、香蕉等为主, 家畜饲养主要供国内畜产品消费之需。大洋洲国家的农业概况见表1。

表1 大洋洲国家1980~1983年农业概况

项 目
国 别
面 积
(平方公里)
人 口
(千人)
农业劳动
力占总劳动力
(%)
农业产值占
国内生产总值
(%)
牲畜头数
(千 头)
山羊
澳大利亚7 682 30014 9205.53.922 471133 1862 498
斐 济18 27264734.219.31564028
基里巴斯7195910
瑙 鲁2482
新西兰868 8083 1768.910.17 9127 000406
巴布亚新几内亚462 8403 01081 .233.7133161 430
所罗门群岛29 7852342340
汤 加6999.853.036.3101810
图 瓦 卢269
瓦努阿图11 880117112869
西萨摩亚(1972年)2 90015660.450.03062

主要农业资源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1980年全洲可耕地面积4 502.6万公顷, 98%在澳大利亚,0.96%在新西兰;永久性草地和牧场计46 649万公顷,96.9%在澳大利亚,3%在新西兰; 多年生作物计97.9万公顷, 35.3%在巴布亚新几内亚, 17.2%在澳大利亚, 8.98%在斐济, 8.2%在瓦努阿图, 6.8%在西萨摩亚, 7.15%在法属波利尼西亚,3.9%在汤加,3.7%在基里巴斯, 新西兰仅占1.8%; 森林和林地面积计15 134万公顷, 70.7%在澳大利亚, 21.3%在巴布亚新几内亚, 4.7%在新西兰。全洲除新西兰、澳大利亚大陆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地处温带外, 均属热带或亚热带气候,降雨量总的分布状况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但澳大利亚有70%的国土面积雨量稀少, 不适宜种植业。全洲岛屿除新西兰的怀卡托河、克卢萨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塞皮克河、弗莱河外, 均无大河。澳大利亚河流不多, 墨累河和达令河流域是全澳的主要灌溉区, 但墨累河一年的排水量也只相当于亚马孙河一天半的排水量。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央低地有较丰富的地下水, 可供牲畜饮用。全洲水域辽阔, 渔业资源丰富, 西南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渔场之一。
农业发展沿革 18世纪欧洲人向大洋洲殖民以前,土著居民除靠采集、狩猎和捕鱼维持生计外, 久已从事农作物的种植, 开渠引水实行灌溉, 农业生产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18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对大洋洲进行殖民扩张后, 剥夺土著居民的土地, 在农业生产中推行雇佣劳动制, 冲击了原有的自然经济和土地村社所有制, 打破了大洋洲与世隔绝的状态。在欧洲人进入大洋洲的过程中, 把家畜和小麦、马铃薯、玉米、甘蔗、可可、咖啡、棉花等农作物传入大洋洲,同时带来铁制的斧、铲等金属制作的生产工具,增加了大洋洲农产品的种类,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力。大洋洲农业的发展, 自欧洲殖民始,受宗主国的影响颇深。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发展畜牧业,除自然条件适宜外,历史上要保证向英国提供工业原料和食品是重要的原因。椰干成为全洲许多岛屿重要的乃至唯一的出口农产品,也是殖民者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强制推广种植椰树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新两国的农业有巨大进步。60年代以来先后独立的大洋洲国家,除瑙鲁、图瓦卢无可耕地外,其余岛国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除澳、新两国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外,其余九国均属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西兰的畜产品加工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在出口方面,按农产品出口在本国出口收入中的比重计,1980年澳大利亚为13%(如果将加工的食品和饮料计算在内则占34%),新西兰为72%,斐济、西萨摩亚为80%左右,汤加约为90%。由于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呈下降的趋势。澳大利亚自1938/39年度至1972/73年度农业生产翻了一番,但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48/49年度至1950/51年度的三年平均数为23.4%,60年代初降为12%,1971/72年度又降至6%;新西兰的情况和澳大利亚相似; 巴布亚新几内亚1961年为49%,1965年已降为42%。
农业生产和生产水平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主要生产畜产品、谷物和种植某些经济作物如甘蔗。1980年澳、新两国生产的羊毛、羊肉、羔羊肉几乎占全洲产量的100%,奶酪占99.9%,黄油占99.6%,谷物占99.6%,牛奶占99.5%,牛肉、小牛肉占99.3%,粗糖占86.9%。澳、新以外的岛国和岛屿均属热带农业,主要生产热带水果和一些热带经济作物,如可可、咖啡,而椰子树的广泛分布则是全洲岛屿农业的一个特点。1980年他们生产的椰子占全洲产量的100%,咖啡占98%,可可占90.9%,香蕉占88%。粮食生产除澳大利亚自给有余并可供出口外,其余均不敷本国之需。澳、新两国农业地区专业化,在20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澳大利亚的小麦带包括大陆东南部河滩地、南澳大利亚南部和西澳大利亚西南部,最好的养羊区大体上与小麦带一致。牛群主要饲养于澳北区和昆士兰州,甘蔗集中种植在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热带沿海地区。在饲料作物中,干草主要产区是维多利亚州,紫花苜蓿的主要产区是新南威尔士州。新西兰最重要的谷物种植区是南岛的坎特伯雷平原,小麦和大麦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集中于此;玉米的主要产区是北岛的吉斯伯恩和南奥克兰地区,北岛普伦蒂湾至波弗蒂湾的沿海一带是亚热带水果产区;养羊业遍布南、北两岛。奶牛业主要在北岛。
全洲各国农业生产的水平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发展中的岛国农业,其发展水平虽各有差异,但总的情况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刀耕火种的现象依然存在;而澳、新两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农作物的播种、施肥、喷灌、收割、打捆、加工,畜群的饲养、药浴、运输、剪毛、挤奶等普遍使用机器,而且发展了飞机播种草籽、投置围栏材料等航空作业。1980年全洲使用的农业拖拉机42.88万台,其中:澳大利亚33.2万台, 占77.6%;新西兰9.2万台,占21.5%;斐济占0.36%,巴布亚新几内亚占0.31%。全洲使用的联合收割机总数62 392台,澳大利亚占92.5%,新西兰占6.9%, 巴布亚新几内亚占0.6%。澳大利亚的化肥使用量:1976/77年度为305.7万吨,1982/83年度为362.4万吨。从农产品的单产看,新西兰许多产品均居全洲之冠。1980年全洲小麦平均每公顷产量960千克,澳大利亚为939千克,新西兰为3 847千克,马铃薯全洲平均每公顷26 001千克,澳大利亚为24 218千克,新西兰为37 333千克;玉米全洲平均每公顷4 632千克,澳大利亚为2 953千克,新西兰为8 653千克。澳大利亚20世纪初至80年代初四种主要农作物每公顷的产量变化见表2。1980/81年度澳大利亚农业总产值为115.41亿澳元,其中:种植业产值52.99亿澳元,占46%;畜牧业产值62.42亿澳元,占54%。同年度,在种植业产值中小麦、大麦、甘蔗、马铃薯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1.78%、7.19%、15.09%和3.06%;在畜牧业产值中,羊毛占60.64%,乳制品占30.50%,蛋品占6.68%。1980/81年度澳大利亚五种农畜产品的出口收入:羊毛19.4亿澳元,小麦17.5亿澳元,蔗糖11.5亿澳元,牛肉10.4亿澳元, 大麦3.4亿澳元。


表2 澳大利亚四种主要
农作物产量变化 单位:吨/公顷

年 度小 麦大 麦甘 蔗马铃薯
1901/02
1911/12
1921/22
1931/32
1941/42
1951/52
1961/62
1971/72
1980/81
1985/86
0.51
0.65
0.89
0.87
0.93
1.03
1.13
1.21
0.96
1.55
1 .14
0.99
1.14
1.03
1.29
1.10
0.98
1.21
1.11
1.55
39.5
41.8
47.7
43.8
50.8
47.5
62.1
83.0
83.2
82.0
7.4
5.8
6.5
6.9
8.4
10.8
14.0
20.3
23.4
29.9

农业经济结构和经营形式 澳、新两国均以家庭农场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场的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独资经营、合伙经营、公司经营。1982年澳大利亚农场总数中,合伙经营的约占64%,独资经营占29%,公司经营占5%。农场土地占有的情况也分为三类: 全部土地自有,部分土地自有、部分土地租入, 全部土地租入。80年代初, 澳大利亚农场经营中佃农所占的比重, 奶牛业为10%, 小麦种植业为14%, 马铃薯种植业为25%, 烟草种植业约为70%。土地集中的情况, 1978年新西兰20公顷以下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23.6%,所占土地面积仅占农场土地总面积的0.006%,而占地4 000公顷以上的农场只占农场总数的0.86%,所占土地却为农场土地总面积的41.4%。其他岛国农业的经营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❶本土居民从事的自给农业;
❷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结合的混合型农业;
❸商业性农场和种植园。
澳、新两国在农业的经营管理上, 都建立了许多官方和半官方的组织机构, 如羊毛公司、小麦局、乳品局等。这些机构由政府和私人生产者的代表组成,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起组织、协调的作用。两国政府通过发放贷款, 提供各种生产费用的补贴, 对农产品实行最低的保证价格等措施, 给农场经营者以财力上的支持。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科学研究方面, 两国政府也从人力和财力上给予保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