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武大規模軍事活動。班固《西都賦》:“爾乃盛娛遊之壯觀,奮大武乎上囿。” 大武 大武周代“六舞”之一。简称《武》。传说周公摄政六年时,命乐工依照武王伐纣之事,作此乐舞而歌颂之。在“六舞”中属“武舞”。共有“六成”(六段)。有击鼓、歌唱、造型、独舞、队舞等形式。其舞蹈动作刚劲有力,充满尚武精神。周代用以作为宗庙之乐,祭祀祖先。秦代, “六舞”中《韶》、《武》犹存,统一全国后,改《大武》为《五行》。 ☚ 大磬 大夏 ☛ 大武〈隐〉宋代市语指牛。见《绮谈市语·走兽门》。《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郑玄注:“元,头也;武,迹也。”孔颖达疏:“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痕迹大,故云一元大武也。” 大武 大武属武舞。手执盾牌和武器而舞,以歌颂武王伐纣灭商的武功。据《史记·乐书》记载:“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国也。” ☚ 七盘舞 干戚舞 ☛ 大武周舞。《禮記·明堂位》: “冕而舞大武。” 鄭玄注: “大武,周舞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 “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 大卷、 大咸、 大㲈、 大夏、 大濩、 大武。” 鄭玄注: “此周所存六代之樂。……大武,武王樂也。”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畜部 > 牛科 > 一元大武 > 大武 大武 dàwǔ 即一元大武。宋·惠洪《冷齋夜話·牛逐虎》:“嗟哉異哉兩大武,高義可與貫高伍。” 大武dà wǔ一作“大牢”。宋代市语谓牛。《绮谈市语·走兽门》:“牛: 大牢; 大武。” 大武dà wǔ〖名词〗 牛 牛牛(~群;菜~;奶~;乳~;野~)丑 觳觫 大武(一元大武) 大牢土畜 蝘鼠 补化 瞿摩帝 黄毛菩萨 另见:家畜 放牧 耕种 乳汁 ☚ 牛 小牛 ☛ 大武强大的武力。《商君书·徕民》篇言天下有不服之国,则“以大武摇其本,以广文安其嗣。” 大武 026 大武周武王姬发的乐舞,是周朝的 《六代舞》之一。为周公旦所作,集前代武舞之大成,对后世战争舞蹈影响很大。全舞共分六段:“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国也。”这个舞蹈概括了讨伐殷纣统一全国的始末:从北出师,灭亡商朝,挥师南下,平定全国,分封周公、召公为左右辅臣,全国诸侯朝拜武王,威振四方,权摄中国。周朝的800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除祭仪之外,更用于国民教育。周代的王制说:“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御射;二十而冠,始学礼,舞大夏,惇行教弟。”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舞蹈集成,除《六代舞》之外,还反映在《诗经》中,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风,在各诸侯国中的大量民间舞蹈对宫廷乐舞起到了冲击和促进的作用,新兴乐舞逐渐代替了旧乐舞。周代舞蹈是我国舞蹈发展的高峰,也是一次大的跨跃和发展。 ☚ 六代舞 小舞 ☛ 大武 大武远古时期的一种乐舞,周六舞之一。传说商纣穷奢极侈,武王 “以六师伐殿。六师未至,以锐乐克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作 ‘大武’” ( 《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用以歌颂周武王伐纣的武功。该舞属武舞,主要用于祭祀先祖。据孔子所见,整个舞蹈分六段,一为前奏,在一长段击鼓声后,舞者手执盾牌等武器上场,徐缓悠长地演唱,表现决战前的紧张气氛; 二为 “发扬蹈厉”,表现激烈战争的舞蹈场面; 三为武王灭商之后继续挥师南伐; 四为表示南方疆域的稳定和巩固;五为舞队分列两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共同协助周王统治,接着用队形的变化,节奏由快至慢到静止,表示国家从乱到治; 六、舞队重新列队集合,表示对周武王的崇敬,全舞结束( 《乐记·宾牟贾》)。由于该舞借颂扬武王功德,显示周的武力强盛,以此来威慑诸侯和人民,故主张仁义的孔子评价其为“尽美矣,未尽善矣” ( 《论语·八佾》) ☚ 大濩 小舞 ☛ 大武古代指强大的武力。 《商君书·徕民》篇言天下有不服之国,则“以大武摇其本, 以广文安其嗣”。 《大武》古代乐曲。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之一。《大武》用来祭祀祖先,歌颂了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的武功。前221年,秦代将 《大武》 改名为 《五行》 ,是 “六代之乐” 中现存资料较多的作品。 大武 大武远古六代乐舞之一,形成于西周初年。以周武王伐纣为题材,描写了武王以武功取胜的历史事绩。经周公旦修正后定为宫庭乐舞。春秋时期通常在鲁国祭祀周公的仪式上表演,秦代以后被历代王朝推崇并曾被采纳为祭孔仪式中的乐舞,后又逐渐演变为祭孔仪式中的“武舞”,与“文舞”并称。 ☚ 土墙蝶花图 大咸 ☛ 大武周代“六舞”之一。表现周武王伐纣的武功。凡六章,击鼓出师;战伐灭商;回师南征;巩固南疆;周公召公分职而治;颂扬周王之盛威。周代用以祭祀祖先。见《周礼·春官·大司乐》。 大武军名,唐置,治所在今山西朔县东北马邑。调露二年 (680年)更名神武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