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林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林莽 大林莽中篇小说。孔捷生著。发表于《十月》1984年第6期。小说以十年动乱时期南方知青生活为题材,描写谢晴、邱霆、冼四海、简和平及大陆仔五名知青为执行一次违反客观自然规律的垦荒计划,闯入荒无人烟、神秘莫测的原始大森林中,迷失了方向。邱霆凭着一股热情,单枪匹马冲进森林,结果被大林莽吞没;冼四海患病身亡。剩下三人开始觉悟到自己所执行的任务的荒谬性,但只有谢晴一个爬出了大林莽,其余两人不知所终。作品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这一时代的悲剧。小说描写南方蛮荒热带森林的变幻莫测,富有神秘感,境界幽深,取材新颖,富有地方特色。 ☚ 故土 燕赵悲歌 ☛ 大林莽当代中篇小说。孔捷生著。初载《十月》1984年第6期。初收入1985年5月花城出版社版《大林莽》。 作品写了一个悲剧故事: 一支5个人的知青小分队,接受兵团命令,在鸿蒙未开的海南原始森林执行勘察任务,迷途难返,除1人幸存外,其余4人全被林莽吞噬。这也是发生在特定年代的“一个真实故事”,“5个人物的悲喜爱憎,都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孔捷生:《林莽和人》,《中篇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这场悲剧虽然发生在几个迷路的知青身上,却并不是个人的失误。他们虽说死于疾病,死于饥饿,死于劳累,但从根本上说,乃是社会的非理性力量驱使、压迫的结果,是特定时代的“热病”所致。他们被派遣入森林勘察,妄图在处于风口的山坳中,夷平山林种植橡胶,这本身就是违反科学的盲目举动。他们不懂得保护大自然,也意识不到要保护自己。失去理性的不是人物本身,而是他们所处的不可理喻的年代。愚味、狂热,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负累。几个知青的生死悲欢,正是那个时代悲剧的写照。这又是一个寓言故事。它不是为哪一个知青画像,而是为一种民族心态画像。所以,作品无意于塑造某种典型人物,而是通过类型化的人物来概括、暗示“文革”中人们的思想意识,性格特征。愚味、盲目、狂热、荒谬的邱霆;深沉、冷静、清醒的简和平;在生死临界线上的挣扎中,由盲从到思考,由狂热到冷静,由迷茫到觉醒、到重建了信念与目标的谢睛,不仅概括了一代知青的形象,也深刻揭示出我们这个身患重疴的古老民族,正在从愚味中解脱,在觉醒中进取。作品内涵已超越知青题材的范畴,具有更大的社会容量和深沉的艺术力量。作品笔调冷峻,环境的象征性与人物的写实性交相融汇,情节的淡化使人物内心世界更见充实、丰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