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本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本曲

大本曲

白族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渊源于唐代的“变文”、“俗讲”。一说形成于明代。初为一人弹三弦自唱,后发展为一人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以白族语为主,也有用汉语的。唱词格式以“七七七五”为主,即四句一组,前三句为七字句,第四句为五字句,另有“五五七七五”、“七七五”二种格式。唱腔丰富,有南腔和北腔之分。南腔有“高腔”、“平板”、“黑净板”等九板十八调,风格较委婉; 北调有“正板”、“脆板”、“螃蟹调”等九板十三腔,风格较质朴。演出大都在民族节日或庙会时举行。

☚ 数来宝   莲花落 ☛
大本曲

大本曲

白族曲艺曲种。渊源于白族民间歌曲,在发展过程中并吸收汉族民间小调和花灯曲调。有人据其唱词体裁为“七七七五”(三句七言、一句五言为一组),与明景泰年间白族诗人杨黼所撰白文山花碑之民歌体裁相同,认为至迟在明初已形成。清末以来流行于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通常一人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演唱者持纸扇或手帕,用醒木击桌。有南腔和北腔两个流派,各有高、中、低三腔。南腔较委婉,有〔平板〕、〔黑净板〕等“九板”和〔螃蟹调〕、〔老麻雀调〕等十八个辅助曲调(习称“九板十八调”);北腔较粗犷,有〔正板〕、〔脆板〕等“九板”和〔螃蟹调〕、〔麻雀调〕等十三个辅助曲调(习称“九板十三调”)。唱词在白语中夹汉语。传统曲目不下百个,大多取材于汉族戏曲、曲艺,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卖水记》等。也有取白族历史和民间传说等为题材的,如《白王的故事》、《火烧松明楼》等。

☚ 赞哈   布依弹唱 ☛
大本曲0259白族曲艺。西南官话。云南大理〖 〗。
大本曲

大本曲

白族曲艺。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以民歌为基础发展而成,历史悠久。白族逢年过节、婚丧大事都要演唱。以白族语言为主,也有用汉语演唱的。原为一人说唱,一人弹三弦伴奏。唱词句式以三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组成一节的“山花体”最常用。曲分南腔、北腔两个流派: 南腔有[平板]、[黑净]、[螃蟹调]等“九板十八调”; 北腔有[正板]、[脆板]、[螃蟹调]等“九板十三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革新,有了对唱、合唱,增添了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演唱者有醒木、扇子、手帕等道具,可以随地演唱,或搭一花台(也叫采台)登台演唱。

☚ 甲苏   判捎里 ☛

大本曲

白族民间曲艺。清末以来盛行于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地区。渊源于白族民间歌曲,并吸收汉族民间小调、尤其是花灯曲调形成。通常一人演唱,手持纸扇或手绢,用惊堂木击桌,另一人以三弦伴奏。分南腔、北腔等流派,各有高、中、低三腔和基本唱腔九个,还有十八个辅助唱腔(北腔十三个)。南腔较委婉柔和,北腔较刚毅粗犷。有严谨的韵律,唱调格式多为“七七七五”式,即三行七字句、一行五字句为一段,唱词多为白语夹汉语。传统曲目达百多个,大多移植于汉族地方戏剧目,亦有取自古代白族地区佛教题材和本族历史、生活及故事传说等。解放后创作了六十多个新剧目,并作为戏曲形式搬上舞台而成为大本曲剧。

大本曲

大本曲

白族曲种。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白族,在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以前就开始流行。由唱词和说白组成,以唱词为主,说白次之。演唱时,一人手持三弦伴奏,一人手执纸扇或手绢演唱。开始时,先要弹奏“大摆三台”或“小摆三台”,演唱者用惊堂木击桌数下,以引起听众的注意,然后吟一首开头引子的开场诗,再接着演唱曲本。大本曲分南腔、北腔,前者有九板十八调,后者有九板十三腔。多在“本主”会、火把节、三月街、绕山灵、中秋节等喜庆日中演唱。

☚ 兰州鼓子   相声 ☛
大本曲

大本曲白族

白语称“倒柏子枯儿”,“枯儿”即曲,直译为“大本子曲”,简称“大本曲”,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沿岸。对其历史沿革说法不一,有“南诏说”、“明代说”。从艺人师承关系、曲本传抄年代等情况看,清光绪年间已进入鼎盛时期。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手持折扇、手巾或醒木,边说边唱,另一人弹三弦伴奏,两人分坐方桌左右两侧,现多站立演唱,并加以形体动作,以小乐队伴奏。20世纪60年代初,大本曲与民间戏曲“吹吹腔”融合发展成白剧,但说唱形式的大本曲仍在继续流传。曲目内容有的是移植汉族故事如:《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有的是白族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如:《白王的故事》、《火烧松明楼》等;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如:《大理是个好地方》等。唱词格律多以两个“三七一五”(即第一、二、三句和五、六、七句均为七字句,第四句和第八句为五句字)为一联,通称“山花体”。少量也有“七七五、七七七五”的七句式。和“五五七七五、七七七五”的九句式。有说有唱,有诗有对。唱词声调不是平仄律而属高低律(按声调的高低定韵)。有“花上花”、“油鲁油”、“捞里捞”、“翠幽幽”四大韵,其下再分若干小韵。大本曲的音乐属联曲体,唱腔素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说,旋律大跳进行较多,七、八度的前倚音装饰进行独具特色。其唱腔的连接常采用衬词或过门两种方法。

☚ 旭早   本子曲 ☛
大本曲

大本曲

白族传统曲艺。主要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已有数百年历史。大本曲是一种说唱艺术,有说有唱,有诗有对。唱词格式大都是四句一组,前三句为七字句,第四句为五字句,称山花体。也有少量“五五七七五”、“七七五”格式。唱词以白族语为主,间用汉语;均按白语声韵吐字,具有独特严格的声韵规律。其唱腔以旧大理城为中心,分为南、北、海东三大流派,称为三腔。南腔有九板十八调,北腔有九板十三调,海东腔失传较多。通常一人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类似姑苏评弹。传统曲目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本,如《望夫云》、《琵琶记》、《梁祝》、《铡美案》、《卖水记》等。今大本曲在曲本、唱腔、表演等方面都有了新发展。

☚ 滇剧   节庆集会活动 ☛

大本曲da ben qu

big volume melodies (a kind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with lyrics and narratives accompanying music)

大本曲

白族民间曲艺。约产生于明代。是在白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演时由一人说唱,一人以三弦伴奏,音乐随唱词变化。曲调有三腔九板十八调。演唱者加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够表现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活动,已具有戏剧的萌芽。唱本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本,唱词有“花”、“油”、“捞”、“茵”四大韵和许多小韵。演唱时夹用汉语和白语。演唱内容有的取材于民间故事,如《美人石》、《辘角庄》、《兰季子会大哥》等;有的取材于汉族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卖身》、《秦香莲》等。多在农闲或民族节日夜晚演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