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慈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大慈寺 大慈寺 dàcísì 座落於四川成都東風路。古稱震旦第一叢林。唐至德間建,稱大聖慈寺。明末毁於兵燹。清順治間重修,改稱今名。主要建築有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寳殿、說法樓、藏經樓等。寺舊以壁畫稱。參閱嘉慶《四川通志·寺觀一·成都府》。 大慈寺唐代成都第一大佛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在成都市蜀都大道东风路南侧。全名大圣慈寺。唐至德年间 (756年~757年) 创建。唐、宋时规模宏大,有殿宇96院、8524间,占地1000余亩; 以壁画著称,唐代吴道子、前蜀李升、后蜀黄荃等都在此作有壁画,寺中所藏碑石书法墨迹也很丰富; 商摊、茶铺、药房、杂戏混处其中,犹如大市。唐武宗会昌毁佛时,为成都地区唯一被允许留存的寺院。至宋时仍是全国唐代绘画最丰富的寺院。宋末衰。明设成都僧纲司于此。明宣德十年(1435年) 毁于火,成化十七年 (1481年) 始部分修复,清初全毁不存。现存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和说法堂、藏经楼为清代中叶陆续修建。现被辟为成都市博物馆。1981年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寺 大慈寺又名大圣慈寺,位于东风路,古称震旦第一丛林。创建于唐,玄宗亲赐匾额“敕建大圣慈寺”。当时有殿宇96院,8524间,宏伟壮丽。每逢上元、寒食、端午、七夕、中秋、冬至,文人学士于此宴饮游赏,留下不少诗篇。相传唐代吴道子、前蜀李升、后蜀黄筌等画家曾在寺作画。苏轼盛赞寺中壁画“精妙冠世”。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云:“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此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战火。现存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及说法堂、藏经楼等,系清代中期重建。大雄殿、藏经楼以峡石为柱,气象壮观。藏经楼上供奉脱纱佛像千余尊,为其他古寺所罕见。大慈寺现已辟为成都市文物展览馆。 ☚ 昭觉寺 2. 新都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