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汤❶《金匮要略》方。川椒(炒去汗)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水煎去渣,入饴糖一升,微火再煎,分二次服,如一炊顷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痛。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近代常用于胃肠痉挛、肠粘连、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等阴寒内盛者。方中川椒温中下气,降逆止痛;干姜温中祛寒,和胃止呕;人参补益脾胃,扶持正气;重用饴糖甘温入脾,建中缓急,并能调和椒、姜之燥烈。使中阳建立,寒去温回,则痛逆得以自平。实验研究:本方具有保护胃黏膜、利胆和镇痛作用,对家兔离体肠管的活动呈双向作用。 ❷《济生方》卷一方。黄芪、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地骨皮、石斛(去根)、人参、川芎、当归(酒浸)、白芍药、小草各一两,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䐜胀,骨肉酸痛,短气喘咄,痰多咳嗽,潮热多汗,心下惊悸,腰背强痛,多卧少气。若咳嗽加款冬花;咳血加阿胶;遗精便泄加龙骨;怔忡加茯神。 ❸《全生指迷方》卷二方。芍药六两,黄芪、远志(去心)、当归、泽泻各三两,龙骨、人参、炙甘草各二两。为末,每服五钱,加大枣二枚,生姜五片,水煎,食后服。治虚劳,热从腹中或背起,渐渐潮热,日剧夜退,或寐而汗出,小便或赤或白而混浊,甚则频数尿精,夜梦遗精,日渐羸瘦。若腹中急,加饴糖如枣大。 ❹《丹溪心法》卷二方。黄芪、当归、桂心、芍药各二钱,人参、甘草各一钱,半夏、附子(炮、去脐)各二钱半。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前服。功能调中和胃。治无根之火聚于胸中,独熏于肺,传于皮肤而发阴斑,斑点如蚊、蚋、虱、蚤咬状,见于胸背、手足,稀少微红者。 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卷上【组方药物】 蜀椒3克(炒去汗) 干姜12克 人参6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胶饴70毫升,微火煎取150毫升,分2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小时。药后可饮粥适量。当1日食糜,温覆之。 【主要功效】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适应病证】 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临床验证】 有人以本方加乌梅、苦楝皮、槟榔、黄连、甘草,治疗胆道蛔虫病45例。结果:治愈39例,进步4例,另2例疗效不显(《浙江中医》1964,2 :17) 【方义分析】 此为辛热甘温之剂,能大祛阴寒而建立中焦受损之阳气,故名。方中蜀椒味辛大热,温脾胃,助命火,并能散积杀虫;干姜辛热,温中助阳,散寒降逆;人参补益脾胃,扶助正气;重用饴糖建中缓急,并能缓和椒、姜燥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三物大建中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大建中汤 《千金要方》卷十九【组方药物】 甘草6克 人参9克 半夏10克 生姜15克 蜀椒6克 饴糖24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为粗末。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纳饴糖,分服。 【适应病证】 虚劳,寒饮停在胁下,决决有声,有头上冲皮起,痛引两乳,腹痛里急,多梦健忘,失精气短,眼目昏花。 【加减应用】 里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9克;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1枚;劳者,加黄芪3克。
大建中汤 《济生方》【组方药物】 黄芪 附子(炮,去皮、脐) 鹿茸(酒蒸) 地骨皮 续断 石斛(去根) 人参 川芎 当归(去芦,酒浸) 白芍药 小草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为粗末。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适应病证】 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䐜胀,骨肉酸痛,短气喘促,咳嗽痰多,潮热多汗,心中惊悸,腰背酸痛,多卧少气。 【加减应用】 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胶;便精遗泄者,加龙骨;怔忡者,加茯神。 大建中汤dàjiànzhōnɡtānɡ《金匮要略》方。蜀椒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水煎去滓, 入饴糖, 分两次服。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痛。治中阳虚衰, 阴寒内盛, 脘腹剧痛, 上下攻撑, 不可触近, 腹满呕逆, 不能饮食, 及脾胃虚寒, 蛔虫为患, 腹部剧痛者。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本方出自《金匮要略·腹痛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方由蜀椒(炒出汗)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组成。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食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本方所治证属中阳虚衰,阴寒之气横逆攻冲,充斥于胸腹之间所致。治宜辛热甘温之品,祛其阴寒而复建中焦之阳为主。本方以大建中阳,并较小建中汤药力为大,故名大建中汤。方中蜀椒辛热,入肺能散寒,入脾可暖胃,入肾命则补火,有彻上彻下及散积杀虫之功;干姜辛热,温中助阳,逐冷散逆,二药合用,能除内盛之阴寒;人参甘温,大补脾肺之气;饴糖甘能补土,缓可和中,二药相配,可补虚衰之中阳。全方旨在大建中脏之阳,以祛其逆上之浊阴。寒去阳回,则上下之痛逆可平。现临床上用于胃肠痉挛、胃扩张、肠粘连、肠道蛔虫性梗阻,嵌顿性疝等属中焦阳衰、阴寒内盛者。由于本方主治虚寒腹满痛,若因实热内结、湿热积滞而致的腹满而痛,不可误用。 大建中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甘草二两,人参三两,半夏一升,生姜一斤,蜀椒二合,饴糖八两。 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饴化,服七合。功能建中补虚,逐寒散饮。主治虚劳寒癖,水饮停留胁下,饮从一侧下流,沥沥有声,局部因之隆起,如有头足之状,并牵引两乳内疼痛拘急,同时多梦遗精,气短,目眩,健忘。里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三两;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一枚;劳者加黄芪一两。 ☚ 小建中汤 十四味建中汤 ☛ 00004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