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原为佛家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佛教徒修行要不被六尘所玷污,叫做一尘不染。后形容人品高洁,为官清廉,不受坏思想、习气和作风的侵蚀。也形容环境或物体极为清洁。 染:沾染。 [出处] 唐·田颖《揽云台记》:“花朝月夕,独自爽怀,一尘不染,万念胥空。” [功能、例句] ❶ 作定语。李佩芝《岁月之雪》:“我也不知道,假如新生活的开始,不是一个一尘不染的雪的世界,改变了心绪,我那两年的‘改造’,将会有什么结果……” ❷ 作主谓短语的谓语。《红楼梦》一一三回:“我想他一尘不染,是保得住的了,岂知风波顿起,比林妹妹死的更奇!” [附条] ❶ “纤尘不染”。清·洪异《长生殿·闻乐》。 ❷ “不染一尘”。宋·陈达叟《蔬食谱·雪藕》。 [同义] 六根清净 冰清玉洁 两袖清风 [反义] 乌七八糟 如蝇逐臭 [辨误] 染,右上角不是“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