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堤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堤曲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大堤曲》是梁简文帝萧纲首创的乐府诗题。大堤即本诗中的“横塘”,在襄阳(在今湖北省)城外。襄阳是汉水中游的商业重镇,商贾游客,南来北往,常与当地女子相恋。刘宋随王诞曾作《襄阳乐》:“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大堤曲》曲名可能由此而来。本诗描写一个居住大堤的女子与一北方来客的恋情,不但诗题相谐,内容也有所联系。 全诗以女子自述的口气写的开头四句,描写一位“花艳惊郎目”的大堤女儿的形象。她身穿香如桂花的红纱夏衫,头挽形如青云的乌黑发髻,耳着以明月之珠缀成的耳珰(按诗人的说法,发髻是天上的青云“教绾”的,耳珰是空中明月“与作”的,这是多么奇警瑰丽的笔调)。这里诗人不作容貌体态等一般描写,只突出其服饰之美,色彩秾丽,形象鲜明,一个娇美多情、楚楚动人的妙龄少女便呼之欲出。 “莲风起,江畔春”,写大堤景色。“莲风”指从莲叶荷花丛中吹来的阵阵和风,既点出了季节时令,又富有江畔风情。“春”并非指季节,而是指莲风给江畔带来的春的情调,既有春的和畅舒适,又有春的脉脉多情,一语双关,为下文的爱情描写渲染了气氛。 于是,大堤之上,姑娘爱上了一位北方来客。她热情地招待他:“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鲤鱼尾、猩猩唇,历来被认为是最美的佳肴。古人多以饮食指代生活各方面,饮食之丰备如此,其他自不待言。可见姑娘是献上了全部热情,目的只有一个:取悦于他,并把他长留身边。这是多么天真朴实而又多么痴迷真挚的感情!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这是姑娘对情郎深情挽留的话。襄阳道,即去往襄阳城的道路。菖蒲花,美艳而不常开放,这里用以比喻青春盛年不长,应当珍惜。枫树老,比喻人生易老,老时如古枫礧砢多节,其丑无比。姑娘劝情郎别往襄阳城里去。因为襄阳城里繁华安乐,美女如云,使人留连忘返,因此那绿浦沙洲上,历来是多见离船,少见归帆,他这一去就不可能回来了。青春易逝,人生易老,倒不如趁着青春年少,尽享爱情的欢乐。姑娘的一片痴情,充满对爱情的渴望,也流露出对青春的叹惜,缠绵深切,凄惋动人。 本诗塑造了一个美丽淳朴、痴心多情的姑娘形象,感情热烈而真挚,形象鲜明生动。《大堤曲》自萧纲首创以来,仿作者不少。李贺素擅乐府歌诗,本诗不论在内容、情调、音节等方面都深得南朝民歌风韵,而且又具有他一贯的瑰丽凄恻的创作个性,因而显得独具特色,更富魅力。 大堤曲[唐]李贺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与客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本诗系仿乐府旧题,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属《清商曲辞》。南朝乐府《襄阳乐》有“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等语。 《大堤曲》出于《襄阳乐》,梁萧纲首创,内容多为写男女相爱。但是,李贺这首《大堤曲》却一反文人爱情诗的含蓄传统,写一位江南少女对情人的挽留,情恳意切,大胆坦率,没有一丝粉饰,绝少半点扭捏,非常富有民歌风味,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开篇四句写少女的美丽,充满了自豪和自信。“横塘”指“大堤”,这里水秀人丽,多出美女,所谓“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是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花艳惊人的大堤女儿似乎尤其爱美。她穿着火红的香若桂花的纱衣,梳着最时髦的发型,佩带着最名贵的耳环。诗人并未直接叙写这位少女多么漂亮多么美,怎样漂亮怎样美,只写她打扮得如何俊俏,对故乡如何自豪,就把她的惊人之美明白无误地暗示了出来,用的是烘云托月的笔法。 余下十句写少女对情人的挽留,语直情浓,泼辣大胆。 “莲风起,江畔春”,交待留人的典型环境。莲花满塘,清风徐吹,给人送来阵阵清香,江边气候和畅如春。此情此景,正是情人江畔漫步、水边谈心的大好时机,堪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然而幸福的时光疾速若箭,情人终于提出要离她而去了。离别是以相聚为前提的。也许,他们已经相聚了很长一段时间,已经领略了许多爱的欢娱,但她仍不满足,希望情人再留一段时间,最好是永不分离。 “郎食”以下六句是她的挽留辞,包含三层意思,每两句为一层。第一层最为直白,借美味的食物留客:请留下来吧,我会把最美的食物都给你吃。 “鲤尾”、“猩唇”都是美味,尤其是“猩猩唇”从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珍品。《吕氏春秋·本味》云: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有本把“与客”写作“妾食”,诗味顿改,依依留人的深情少女变成了贪食美味的大馋猫,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以美味的食物留人看似粗俗,实是以俗为雅,颇具匠心:为留住情人她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情急之下说出了这番话,此其一;农家少女不会吟诗作赋,这是她最好的表情方式,此其二;别的话都说过了没有奏效,不得已亮出了这一法宝,此其三。设若把这两句话换作十里长亭崔莺莺对张君瑞的惜别之语,那将是多么的荒唐滑稽,语言个性化的功效于此可见。 第二层交待留客的深层原因:之所以不想让你走,既因为爱,也因为担忧。我怕你一去不返,把我抛弃了,就象经常见到的洲浦之间的离船那样。这层心理很微妙,本质上仍源于深沉的爱——惧(担忧)不正是爱之至所致吗?同时也反映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爱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姑娘一片明净的心田里不自觉地投下了现实的阴影。 第三层也讲原因,只是把角度换成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 “年少呵轻别离”,往往不知道珍惜青春,但岁月如流水,我今日的艳丽容颜很快就会变得憔悴衰老,你还是留下来吧,莫让年华付水流…… “北人”留下来了吗?面对大堤女儿如此情真意切、合情合理的要求, “北人”若是不为所动、执意别离,要么他是铁石心肠,要么他不爱她。她排除了这两点,他会留下来的,情感逻辑这样告诉我们。但是,诗人却没有告诉我们,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天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