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壳构造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分布组合规律、形成机制和地壳运动原因的假说。解放以来,中国大地构造学发展很快,学术思想异常活跃,不同观点的学派形成了争鸣的局面,对于地质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参见“固定论”、“活动论”。
大地构造假说
关于大地构造发生、发展规律、分布组合规律以及形成机制和地壳运动原因的假说。大地构造假说最早出现于19世纪,收缩说、地槽—地台说、均衡说等都是较早的大地构造假说,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大陆漂移说、放射性旋回说、对流说、振荡说、波动说、膨胀说、脉动说以及重力分异说等等假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说开始占有突出位置。大地构造假说虽然数量众多,观点各一,但从根本上看却均可归为由两种尖锐对立观点形成的两个阵营:一是固定论,一是活动论。固定论是主张大陆自形成以来,它的基底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从未经过水平运移,以地槽—地台说为典型代表。活动论则是主张在地壳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大陆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出现过比较显著的水平移动,以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为典型代表。固定论又称垂直论,因为从大陆固定、大洋永恒的观点出发,必然认为地壳构造主要是地壳垂直运动的产物。活动论又称水平论,它认为地壳构造主要是由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固定论与活动论观点对立,相互争论,对地质学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