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兴善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  dàxīngshànsì

座落於陝西西安城南。爲佛教密宗發祥地。以隋修大興城,寺址又在靖善坊,故稱。西晉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建,初名遵善寺。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始稱今名。唐神龍間易名酆國寺,景雲元年(公元710年)仍復今名。中唐毀於火,旋即修復。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大和二年(公元828年)續有增建。唐末廢毁,明永樂間重修。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八年(公元1661年)及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三十年(公元1691年)相繼修葺。寺規模宏大,佔地一百二十畝。主要建築有山門、鐘鼓樓、方丈殿、大雄寳殿等。寺存唐石獅、宋木雕觀音像、明如來畫像、清二十一度母畫像等。參閱雍正《陝西通志·祠祀一·西安府》、《嘉慶重修一統志·西安府四·寺觀》、清·徐松《唐兩京城坊考·西京·外郭城》。

大兴善寺

在西安南郊小寨西北,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初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修大兴城时改为现名。唐时增建转轮藏经阁、观音阁。明永乐年间建殿堂和钟、鼓楼。清同治年间寺院遭火焚毁,仅存钟、鼓楼,山门等。1956年进行大规模修缮,现有殿堂五进,配以廊庑僧寮,存有宋代雕刻檀香木千手千眼观音和清康熙年间西藏喇嘛给皇帝进贡的二十一度母像等。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

又称兴善寺。据《酉阳杂俎·寺塔记》、《长安志》等载,在唐长安城靖善坊,占一坊之地。晋武帝时创建,初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改为大兴善寺。寺取城名(大兴城)二字、坊名(靖善)一字为名。唐总章二年(669),遭火灾后重建,面积增加12亩。神龙中,韦庶人追赠其父贞为酆王,改此寺为酆国寺。景云元年(710)恢复旧称。其主要建筑有大兴佛殿、大士阁、天王阁、转轮藏经阁、行香院、不空三藏塔等。寺后有放生池。殿内有于阗玉像一佛、四菩萨、一飞仙。又有刘焉、尹琳、吴道玄等所绘壁画。寺内设译经馆,开皇时印度高僧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先后在此译经; 唐开元年间,印僧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又在此译经、传法。不空被玄宗尊为灌顶国师。唐人卢纶的《题兴善寺后池》、郑谷的《题兴善寺》等,均写到此寺。权德舆有《唐大兴善寺故大宏教大辩正三藏和尚影堂碣铭》。后历遭劫难,宋时已所存不多。明清两代,数次大修,清末又遭破坏。1955年全面维修。今有明清时所建殿堂五进,廊庑僧房多间,包容于西安城南约3公里的大兴善寺公园内。寺内存有隋唐以来建寺石碑和唐代铜像等文物。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小雁塔   兴善寺 ☛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

又称兴善寺。据《酉阳杂俎·寺塔记》、《长安志》等载,在唐长安城靖善坊,占一坊之地。晋武帝时创建,初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改为大兴善寺。寺取城名(大兴城)二字、坊名(靖善)一字为名。唐总章二年(669),遭火灾后重建,面积增加12亩。神龙中,韦庶人追赠其父贞为酆王,改此寺为酆国寺。景云元年(710)恢复旧称。其主要建筑有大兴佛殿、大士阁、天王阁、转轮藏经阁、行香院、不空三藏塔等。寺后有放生池。殿内有于阗玉像一佛、四菩萨、一飞仙。又有刘焉、尹琳、吴道玄等所绘壁画。寺内设译经馆,开皇时印度高僧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先后在此译经; 唐开元年间,印僧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又在此译经、传法。不空被玄宗尊为灌顶国师。唐人卢纶的《题兴善寺后池》、郑谷的《题兴善寺》等,均写到此寺。权德舆有《唐大兴善寺故大宏教大辩正三藏和尚影堂碣铭》。后历遭劫难,宋时已所存不多。明清两代,数次大修,清末又遭破坏。1955年全面维修。今有明清时所建殿堂五进,廊庑僧房多间,包容于西安城南约3公里的大兴善寺公园内。寺内存有隋唐以来建寺石碑和唐代铜像等文物。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小雁塔   兴善寺 ☛
000049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