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保
宋代神宗时设置的地方基层行政单位。50家为一大保。《续资治通鉴·宋纪·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十二月)乙丑,立保甲法。时王安石言:‘先王以农为兵,今欲公私财用不匮,为宗社长久计,当罢募兵,用民兵。’乃立保甲。其法,10家为保,选主户有干力者1人为保长。50家为大保,选主户物产最高者1人为大保长。10大保为一都保,选主户有行止材勇为众所伏者为都保正,又以1人为之副。应主客户两丁以上选1人为保丁,授之弓弩,教之战阵。每一大保,夜轮5人往来巡警,遇有盗,画时声鼓,大保长以下率保丁追捕。如盗入别保,递相击鼓,应接袭逐。凡告捕所获,以赏格从事。同保犯强盗、杀人、强奸、略人、传习妖教、造畜蛊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余事非干己及非敕律所听纠,皆无得告,虽知情亦不坐,若于法邻保合坐罪者,乃坐之。其居停强盗3人,经三日,保邻虽不知情,科失觉罪。逃移、死绝,同保不及五家,并他保。有自外入保者,收为同保,户数足则附之,俟及10家,则别为保,置牌以画其户数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