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众文艺丛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众文艺丛刊 大众文艺丛刊初为双月刊,自第4辑起改为书籍形式,三个月出一辑。1948年3月1日创刊于香港。邵荃麟等编辑。该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推动革命文艺运动为主旨。内容为宣传毛泽东文艺思想,总结文艺运动的经验;研讨作家主观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对胡风的强调主观战斗精神进行了批评;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发表了荃麟执笔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乔木的《文艺创作与主观》、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胡绳的《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等。第1辑《文艺的新方向》;第2辑《人民与文艺》;第3辑《论文艺统一战线》;第4辑《鲁迅的道路》;第5辑《怎样写诗》;第6辑《论电影》。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茅盾、丁玲、夏衍、荃麟、冯乃超、默涵、乔木、胡绳、以群、聂绀弩、吕荧、于伶、周立波、王若望等。另外还刊载赵树理、田间、马烽等解放区作家的作品,1940年3月出至第6辑停刊。 ☚ 诗创造 小说 ☛ 大众文艺丛刊现代文学期刊。双月刊。1948年3月创刊于香港。大众文艺丛刊社编辑,香港生活书店经售。刊物每辑另有题名,前3辑题名依次为《文艺的新方向》,《人民与文艺》、《论文艺统一战线》。从1948年9月第4辑起,为应付邮检,采用刊物书籍化的形式印行,将刊名和期数移入内封,封面只标题名和著者,第4辑题名《鲁迅的道路》,胡绳等著,文艺出版社出版;第5辑题名《论主观问题》,玛耶阔夫斯基等著,诗学书屋出版;第6辑题名《新形势与文艺》,史笃、荃麟等著,艺术社出版。1949年3月出至第6辑后终刊。共出版6辑。 该刊是解放战争后期,邵荃麟等旅港进步作家创办的有较大影响的文艺刊物。内容偏重文艺理论和批评。主要文艺论文有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冯乃超的《战斗诗歌的方向》等,其中由“本社同人”共同讨论,荃麟执笔的《对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较有代表性,这些文章对抗战以来文艺运动的成果和倾向作了初步检讨总结,注意现实文艺运动的研究和对今后文艺方向的探讨,并对文艺界的某些现象和思潮提出了批评。刊物重视对现代作家作品和创作问题的评论,如黎紫的《评柯蓝的〈红旗呼啦啦飘〉》,冯乃超的《从〈白毛女〉的演出看中国新歌剧的方向》等,对解放区的优秀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此外还译介了苏联的一些理论批评作品。文学创作在刊物中居次要地位,所载作品多为解放区作家和群众所创作,如赵树理的小说《福贵》,马丁的长诗《反迫害进行曲》,胡征的故事《强渡黄河》等。 该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在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同时,对当时各式各样的文学倾向进行了批评。主要撰稿人还有:楼适夷、聂绀弩、柯蓝、默涵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