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众哲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众哲学》《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著。此书原名《哲学讲话》,写于1934年,原在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读书生活》1、2卷上连载,后出版单行本。1936年印行第4版时,改名为《大众哲学》。此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到1948年12月,共印行了32版。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作者对本书多次修改,1950年作者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1979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最后一次修订稿。 全书计18万余字,书前有李公朴的“编者序”,作者写的第1、10版序,即“关于《哲学讲话》”、“著者第十版序”以及“关于新订重改本”。书后附作者1936年写的“我怎样写成《大众哲学》的”一文。正文分为5章,即绪论,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本书结合日常生活的事例、故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出浅入深、通俗而不庸俗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作者以最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将抽象的哲学理论溶于日常事例中,每一篇都围绕一件具体的事例展开,每一篇所用的题目也不是抽象的哲学语言。本书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写的,系统地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作了重要的贡献。 大众哲学 187 大众哲学艾思奇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物。最初在上海《读书生活》杂志连载,题为《哲学讲话》,1936年出版单行本。因深受读者欢迎,不到五个月,便出了四版,第四版改现名。至1948年,共印行32版。初版由绪论、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部分组成。最后一次修订为五章:绪论;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后收入《艾思奇文集》。 ☚ 中国思想通史 传统哲学基本范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