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纪年金文学术语。 指用某一年内发生的大事为标志的纪事方式。 如 《作册䰧)R200606315.0087.45.28=(𠂤)R200606315.0087.46.1= (𠂤)R200606315.0087.47.19= (𦉜)R200606315.0087.70.4= (\\CRFDPIC\\R200606315\\R200606315.0087.70.4.bmp卣》之 “隹 (唯) 公大史见服于宗周年”, 《麦盉》 之 “唯天子休于麦辟侯之年”, 《中方鼎》 之 “隹 (唯) 王令南宫伐反荆方之年”, 《启贮簋》 之 “隹 (唯) 巢来段。 王令东宫𠂤以六𠂤之年”等。 一般多见于西周早期金文, 中后期少见, 然战国齐器间有遗留。 如 《国差𦉜》 之 “国差立事岁”, 《陈纯釜》 之 “陈犹立事岁”。 大事纪年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纪年方法。出土文物上的文字记载表明,战国时期楚国官方常采用大事纪年。例如鄂君启节铭记有“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湖北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竹简上记有“秦客公孙紻闻王于𦸗郢之岁”、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竹简上记有“大司马卓滑救郙之岁”等。包山2号楚墓出土竹简上共记有7个这样的年号。《史记·楚世家》载:怀王六年(前323),“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一般认为,“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即是怀王六年。也有学者认为:当时楚国应以上一年发生的某件大事作为下一年的纪年使用,因而鄂君启节等所载为怀王七年(前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