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夜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夜盲yè máng

一种病,症状是在夜间光线弱的地方视力很差,甚至完全不能看见东西。有的地区称雀盲眼。1879年,杨少坪在《增广英字指南》(卷四)中,将Night blindness(夜盲)译作“畏夜目”。“夜盲”这词的出现比较晚,如1921年《博物词典》:“夜盲症,Hemeralopie。”1931年《医学名词汇编》:“Night-blindness,〖日译〗 夜盲;〖参考名〗 夜盲;〖决定名〗 夜盲。”

夜盲nyctalopia

阴血不足, 肝肾亏虚而致白昼视物如常, 在暗处或夜间视物不见的病证。又称雀目、雀盲眼。营养不良的犊牛和老弱瘦马多发。多因草料单纯, 饲养失调, 或劳役过度, 脾胃虚弱, 运化失常, 而致气血生化无源, 清阳之气不能上运, 头目失养而夜盲; 或由于肝血不足, 致神水、神膏失其涵养, 目无所视而发; 公畜配种过度, 肝肾阴亏, 无以上养睛明, 亦发本病。证见患畜两眼球正常, 白昼视物如旧, 夜暮后或在暗处, 视物不见,四蹄乱踏,撞墙冲壁, 牵行则前肢高抬。随病势发展, 视力逐渐减弱, 终致视力丧失。因脾胃气虚而起者, 多兼神疲乏力, 食欲减少, 体瘦毛焦, 泄泻,舌质淡,脉细弱: 肝血不足者,常有粘膜、舌色苍白, 心悸, 脉呈结代。属肝血虚证(见肝与胆病辨证)。肝肾阴虚者,口干舌燥,舌淡红、无苔,脉象细数。属里虚证(见虚证与实证)。治宜滋补肝肾, 养阴明目。肝血不足者, 方用补肝散[《中兽医治疗学》: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川芎、防风、羌活、生羊肝(切碎)、蜂蜜]加减。肝肾阴虚者,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胃虚弱者,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针睛明、垂睛、睛俞穴, 或行穴位水针疗法。结合注射维生素A制剂, 则效更佳。晚间或暗处, 要注意患畜行动, 使役时拉紧缰绳, 勿掉沟坑内。夜间拴在厩内, 勿令碰伤。

夜盲night blindness

系指与正常人相比在较黑暗环境中视物不清或不能而言。由于视网膜杆状细胞功能障碍产生暗适应障碍。可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主要由视网膜变性引起,后天性可因肝脏疾病和维生素A缺乏而致。治疗:应查找病因,如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应用维生素A治疗;如眼底病引起可治眼底疾病。

夜盲nyctalopia,night blindness

指在明亮环境下视力正常,但在昏暗处不能辨别周围事物的视觉障碍。主要因视网膜的杆细胞缺乏维生素A所致,亦可由于屈光间质病变引起。前者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鱼肝油、动物肝脏等,可治愈。非缺维生素A所致者,则以治疗相应的眼病为主。

夜盲

夜盲

凡暗适应能力降低,在昏暗处表现为视觉障碍,行动困难,但在明亮环境下,视力仍然较好,或可保持正常时,称为夜盲。夜盲是眼底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与视网膜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有关。
在视网膜的感光上皮层内,有二种不同的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管辖明亮光线下的视觉和色觉,杆体则管辖暗光下的视觉。杆体细胞中含有一种视色素,称为视紫质。视紫质在暗光下具有高度敏感性,是暗适应情况下形觉视力的主要物质基础。视紫质是由视蛋白和一个色原性基团所构成,后者是以11-顺-维生素A醛的形式和视蛋白相结合的。而11-顺-维生素A醛,是维生素A的异构体。当光线照射杆体细胞后,11-顺-维生素A醛发生异构作用而转变为全-反-维生素A醛,或称为视黄素,并与视蛋白分离。这一过程称为漂白,此时如进入暗室,则需经过3~5分钟的适应,才能逐渐辨认周围物体,称为暗适应。在暗光下,全-反-维生素A醛又重新恢复为11-顺-维生素A醛,再与视蛋白复合而成为视紫质,这一过程称为暗适应过程。重新合成视紫质不仅需要足够的维生素A补充,同时也需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杆体细胞本身的健全生理功能。目前知道11-顺-维生素A醛是在杆体细胞的外节段中完成再合成的,但在漂白过程长、全-反-维生素A醛形成过多的情况下,杆体细胞无法单独完成11-顺-维生素A醛的再合成,而必须借助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力量。可见,要使杆体中视色素的光化学代谢过程顺利进行,至少有三个条件:足量的维生素A供应;健全的杆体细胞功能;健全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致使视紫质的合成受到阻碍时,轻者表现为重新合成的过程延长,重者表现为合成不足或无法合成,临床上出现暗适应时间延长乃至各种程度的夜盲现象。
夜盲的类型多而复杂,但大体上可归纳为先天性和后天性,静止性和进行性,以及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等类型。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眼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除夜盲外,视力、视野、眼底都无异常,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杆体视紫质再合成功能障碍,终身不变,无特殊治疗;先天性进行性夜盲症常和其他遗传性视网膜疾患并发,如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白点状视网膜炎等。除夜盲外,视力、视野、眼底都有改变,病情不断进展,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后天性夜盲症与遗传无关,常因全身病如维生素A缺乏,肝硬化,甲亢,药物中毒或眼底病如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神经萎缩等所引起,可针对病因给予不同治疗。

☚ 色盲   昼盲 ☛

夜盲

夜盲

视网膜的杆细胞缺损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暗光下视觉不正常或丧失,称为夜盲。检查夜盲的方法甚多。对比法最简单易行,在暗室内以检查者的视觉代表正常,与被检查者作比较,即可查出明显的夜盲。但如作精确的测定,则需用暗适应仪检查。夜盲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1) 先天性夜盲:可见于:
❶视网膜、脉络膜或视神经病变影响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或杆细胞缺损,如视网膜变性、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小口氏病、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等。
❷先天性特发性夜盲,为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除夜盲外无其他眼部异常(或伴有近视),可能为杆细胞不能产生视紫红质所致。
(2) 后天性夜盲:可见于:
❶维生素A缺乏,影响视网膜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而致夜盲,常见的原因有: 偏食、忌口或营养不良引起维生素A缺乏; 胃肠道疾病、慢性肝病或恶病质等因素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及小儿急性病或热性病等致增加维生素A的消耗。
❷中毒:酒精、烟草、一氧化碳或药物(奎宁等)中毒时可出现夜盲。此外,如缺氧、伤寒、肝豆状核变性等也可出现夜盲。
❸眼底病变:如视神经、视网膜或脉络膜病变可影响视网膜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检查除眼底病变外,还可见视野呈向心性缩窄、暗适应下降等。
❹眼屈光介质在周边部分的混浊,影响光线的透过而表现夜盲,这是较罕见且程度轻的夜盲。如晶状体周边部混浊、瞳孔因后粘连或用缩瞳剂后极度缩小等,可用斜照法或裂隙灯角膜显微镜检查作出诊断。
❺癔病性夜盲,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夜盲后,方能确诊。

☚ 色视   鼻溢液 ☛
夜盲

夜盲night blindness,nyctalopia blindness

又称夜盲症(visus diurnus nyctalopia)视杆细胞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暗适应障碍,表现为白昼视力较好,入夜或于暗处则明显下降。见于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色素变性、白点状视网膜炎、弥漫性脉络膜炎,视神经萎缩。夜盲是一种症状,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遗传性夜盲和后天性夜盲两类。

☚ 低视力及盲目分级标准   盲人 ☛

夜盲症zhèngyè máng

nyctalopia;night blindness; nyctotyphlosis

夜盲

夜盲night blindness

在光线暗淡的条件下视觉障碍而在光线明亮的条件下视觉正常或较好的现象。视网膜有两种视觉细胞,即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杆体细胞含有视紫红质感光色素,能感受弱光,是暗适应的主要物质。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11-顺-维生素A醛(维生素A的异构体)构成。它的光化学代谢是由杆体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完成的。维生素A供应不足、杆体细胞病变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病变,都能影响视紫红质的合成,病人会因此表现暗适应时间延长或某种程度的夜盲。夜盲的种类较多,从不同角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夜盲、先天性和后天性夜盲、静止性和进行性夜盲、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夜盲等类型。先天性和遗传性夜盲症不能治愈,后天性夜盲症常由其他疾病(维生素A缺乏、肝硬化、眼底疾病等)引起,通过对病因治疗可以得到改善或治愈。有些动物如鸡,缺少杆体细胞,是夜盲动物。

☚ 夜惊   依赖型人格障碍 ☛
000023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