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神经炎全身多数周围神经发生对称性损害。主要为肢体远端的多发性神经损害。多因药物中毒、营养缺乏、急慢性感染等疾患引起。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有刺痛、蚁行感,呈手套、袜子状对称性感觉消失,发凉、肌肉迟缓性瘫痪。应治疗病因、注意早期被动运动,并用B族维生素、辅酶A、ATP等药。重症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瘫痪肢体可给予针灸、按摩、理疗。 多发性神经炎polyneuritis指广泛的外周神经损害与变性,引起四肢尤其远端显著瘫痪,伴以末梢型感觉缺失及血管泌汗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四肢对称为其特征,可同时累及颅神经。病因有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感染等。可对症治疗并予大量维生素B族等。 多发性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本病系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轴索变性和节段性脱髓鞘性变的一种周围神经疾病。战时多因维生素B族摄入不足、消耗过多(如长期发热)、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如慢性呕吐和腹泻)等所致的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所致,感染(如肝炎等)和药物中毒(如呋喃呾丁、异烟肼等)亦可引起。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稍多见。 根据病因的不同,起病可缓可急。以对称性肢体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症状且均以远端为著。 ❶感觉障碍,其刺激性症状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感觉过敏和肌肉压痛。毁坏性症状多呈手套和(或)袜套式感觉减退或消失,发麻和蚁行感也较多见。 ❷运动障碍,其刺激症状可表现为肌肉痉挛,且以腓肠肌较多见。毁坏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慢性严重病例尚可有肌萎缩和肢体挛缩畸形。 ❸反射障碍,早期可有短时期的腱反射亢进,以后均呈减低或消失。腱反射障碍的持续时间较长,甚至痊愈后长期不能恢复。 ❹植物神经障碍,其刺激症状可有皮肤发白发凉,汗腺分泌增多;早期毁坏症状可表现为皮肤发红、发热和少汗,晚期可有皮肤发绀、变薄、无汗、角化增强、指(趾)甲弯曲或变脆,骨质脱钙、关节肿胀和固定,少数尚出现皮下出血和对称性肢体坏死。 上述四组症状中的刺激或毁坏症状可同时、先后或交错出现,也可以某些症状为主,其他症状较轻或缺如,而导致多种多样的临床征象。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如能早期正确治疗,本病预后大多良好。如有明显肌萎缩、肢体挛缩,以及骨和软组织损伤者预后较差。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常可作出诊断。病因诊断需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予以推断。癔病患者有时亦可出现上述套式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症状,但程度多较轻,感觉障碍范围多变,且有其他癔病性症状,可资鉴别。 治疗: ❶病因治疗:如为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所致,应及时予以补足和纠正。如为中毒所致,可采用利尿或发汗疗法,加速有害物质的排泄。如为感染引起,应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适当的抗菌治疗。 ❷注意患肢的保暖和休息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不断改善全身机能状态和抗病能力。严重病例尚可酌情给予适量的皮质激素,以减轻病变组织的反应性。 ❸给予适量的维生素B1、B6、B12以及烟草酸或烟酰胺和地巴佐;需要时,还可加用胞二磷胆碱,以不断改善病损神经的营养代谢和血液供应。 ❹早期进行各种光疗或热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病灶吸收。当进入恢复期后,可服用吡啶斯的明或加兰他敏,并可试行直流电刺激或针刺疗法,以促进病损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❺疼痛较剧者,可给予适量镇静、止痛剂。 ❻使用支架或吊带,以保证瘫肢处于最佳功能位置,同时加强体疗,以防止挛缩畸形。 如能加强对各类感染性疾病和慢性胃肠道疾病的防治,注意避免有关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注意维生素B族的补充,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 脑神经外伤后遗症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
多发性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亦称末梢神经炎或周围神经炎,是以对称性的双侧肢体远端同时受累为特征的一组广泛性的周围神经疾病,实际上除麻风所致者外,其他多发性神经炎并无真正炎症,故正确命名应为“多发性神经病”。 病因很多,常见者有: ❶毒物如砷、铅、汞、铋、锑、铜、磷、铊等重金属中毒,或常用于工农业及医疗上的化学药品如丙烯酰胺、苯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呋喃类药物、异烟肼、长春新碱、磺胺类、氯丁醇、四氯乙烷、氯喹、依米丁、链霉素、苯妥因、DDT、二硝基苯等。 ❷营养代谢障碍如维生素B族 (B1、B6、烟酸、叶酸) 缺乏、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血卟啉病、妊娠、消化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后等。 ❸感染如神经的直接感染(如麻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布氏杆菌病等),或并发于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痢疾、流感、伤寒、疟疾、麻疹、脑膜炎、带状疱疹等);某些细菌分泌的内毒素亦可侵犯周围神经,如白喉、破伤风。其他如感染后或变态反应(格林-巴利综合征,血清注射后或疫苗接种后周围神经炎)、物理创伤、结缔组织疾病、遗传因素等亦可引起。相当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 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的病理变化无明显特异性,主要为非炎症性变性,表现为节段性脱髓鞘及轴索变性,早期髓鞘水肿及分解,继而轴索破坏,神经细胞亦发生逆向性变性。有时亦可无明显神经结构破坏。其再生过程与华氏变性相似。 任何病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其主要临床症状相似,多数致病因子同时侵犯运动及感觉纤维,表现为感觉-运动神经病,即对称性的、以肢体远端为著的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下肢常较重。有些病因则可选择性地影响运动或感觉纤维,临床上遂以运动或感觉障碍症状为主。感觉障碍初时以刺激症状为明显,常有烧灼感,疼痛、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等,进而有痛觉、温度觉、触觉、音叉震颤觉及关节位置觉减退,呈手套-袜状分布,运动障碍表现为肌无力,不同程度瘫痪,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手、足部皮肤变薄、变嫩或过度角化、多汗、潮红或紫绀、温度降低等。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仅有肢端疼痛、麻木,而无感觉缺失或运动障碍。病程多属急性或亚急性,部分为慢性、复发性,恢复一般从近端开始,预后一般较好。 根据对称性肢体远端为著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本病诊断不难,有时需用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或神经活检等帮助诊断,病因诊断需根据详询病史,结合临床症状特点和血、尿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确定。不少病例不能作出病因诊断。多发性神经炎有时需与运动神经元疾病、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急性脊髓灰质炎,多发性肌炎等鉴别。 如果病因明确,治疗原则首先是病因治疗,辅以对症治疗。很多病例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给予大量维生素B族(B1、 B 、 B12、烟酸等),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药,此外如理疗、针灸、按摩等都有助于神经恢复,对瘫痪肢体应尽早注意防止挛缩及畸形。 ☚ 单神经损害 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 ☛ 00011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