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耳道乳头状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meatus acusticus externus

系外耳道常见良性瘤之一。与掏耳、外伤有关,可由病毒激惹呈菜花状。小肿瘤多无症状,大者引起听力减退;有继发感染者可红、肿、疼痛、流脓等;搔破可出血。此瘤有恶性变可能,应及早切除,并作病理检查;切除创面应烧灼。

外耳道乳头状瘤

外耳道乳头状瘤

此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系上皮层特别是其基底细胞层增殖的结果。在增殖的上皮层下有薄的结缔组织,其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故触之易出血。上皮角化过度,营养缺乏,可部分变黑而自行脱落。发病率占外耳道良性肿瘤的第一位。可发生恶变,故应警惕。
病因有二:
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的脓液、异物长期存留和经常挖耳等的慢性刺激。
❷病毒感染,动物实验证明,挖耳可为病毒传染的媒介。
早期多无症状。待肿瘤长大,症状开始明显,主要为耳内阻塞感,作痒,听力轻度障碍及挖耳时易出血,有时挖出“血块”状物。若继发感染,则耳部疼痛及流脓。检查可见肿瘤多充塞外耳道外段,甚至可露出在外耳道口。基底一般较广,大小数目不一,表面高低不平,如桑椹状。无继发感染时,色棕而坚实; 若继发感染则充血、肿胀,有时因局部血循环障碍,肿瘤亦可变黑。
肿瘤增殖力强、破坏力大者,可侵及中耳及乳突。有的在耳郭的后下方形成瘘管,若有继发感染,则瘘管内流脓流血。甚至可穿破外耳道底部,形成咽侧瘘管,另端开口于扁桃体上窝,此时可出现张口困难。
治疗应根除肿瘤组织。一般用刮匙刮除,可深达骨膜,但勿伤及外耳道软骨膜。如有继发感染,应先控制炎症,再行刮除。刮除后根部用20%硝酸银或鸦胆子油涂抹,防其复发。侵及中耳或有恶变者,皆需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可配合放射疗法。有耳周瘘管,宜切开,并尽可能挖除管内肿瘤,并涂以鸦胆子油。对并发咽侧瘘管,不仅要行手术,还须切除扁桃体,深藏的瘘管方可愈合。

☚ 耳部肿瘤   外耳道骨疣 ☛
000119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8: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