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科精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外科精要外科著作。宋陈自明撰。三卷。自明有《妇人大全良方》已著录。作者认为“痈疽之疾,比他病最酷”,如治疗不当,“迁延日久,遂令轻者重,重者死”。故以《集验背疽方》、《外科新书》等书为基础,结合其治疗经验于景定四年(1263)撰成此书。书中论述痈疽发背的诊断治疗和护理。重视辨证,强调首辨痈疽、虚实、冷热、轻重之别,然后因证施治。并具体指出痈疽之初,未溃之时,热毒初蕴,内外俱实,以大黄苦寒之品亟转利之。一旦脓溃,即须内外合治托里排脓,不能攻伐。告诫不可泥于热毒内攻,专用寒凉克伐之剂。所论言简意深,切于实际,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本书至明代经薛己增订补注,并附医案,收入《薛氏医案》中。有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 外科精要书名。 外科精要书名。宋·陈自明(良甫)撰于1263年。3卷。为我国较早的外科专著。本书重点论述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及灸法用药等;主张痈疽疮疡之类疾病应辨证论治和内治、外治相结合; 强调对证用药和不失先后次序才能收到良效。是外科疾病辨证论治和内治的倡导之作。 外科精要 128 外科精要中医外科学专著。宋代陈自明撰,刊于1263年。本书主要以李迅、伍起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为基础,进一步整理而成。凡3卷,共60篇。书中陈氏对痈疽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作了全面的论述,提出外治以泄气,内治定脏腑为外科治疗的两大方法。作者认为外科用药应根据经络虚实,因证施治,不可拘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克伐之剂。还介绍了以触诊定痈疽是否成脓的重要经验。本书出版后,薛己对此书予以增损补注,并附若干验案,收入《薛氏医案》中。朱丹溪为之作“发挥”,熊宗立为之作“补遗”,薛立斋又为“校注”,此外近代又有为本书改题《外科宝鉴》,可见其影响之大。 ☚ 世医得效方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外科精要wàikējīngyào医书。3 卷。宋·陈自明撰。刊于1263 年。该书重点论述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及灸法用药等。作者认为外科用药应根据经络虚实情况, 不可专用寒凉克伐之剂。明·薛己将该书收入《薛氏医案》中, 并作了增订补注, 附以医案, 亦即近代的通行本。 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外科精要》系外科医书。别称《外科宝鉴》。3卷。宋·陈自明(良父)撰。约刊于1263年,是宋代有代表性的一部外科专著。陈氏三世业医,在医学方面有较深造诣,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陈氏鉴于当时专攻疡科的医生,多只重视外症而忽视医理方脉,每遇痈疽之症,“无非对病阅方”,甚而“心中惶惑,当下不下,悠悠弗决,迁延日久”,以致发生“轻者重,重者死”之不良后果,遂决心广辑古今医家之“得效方论”并结合其个人的经验编撰而成。《外科精要》一书较早见于明·《文渊阁书目》,传于后世者有明·熊宗立校本及薛己注本,熊本流传甚少,今广为流传者为薛己注本。薛氏在注释的同时,又增补个人治验及附录一卷,厘为四卷,畅发了原著的义理,提高了原著内容的学术水平,成为历代习外科者必读之书。本书在论述痈疽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等内容的同时,强调按八纲辨症而选方,反对拘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攻伐之剂; 并对疡科用药次第作了恰如其分的归纳、整理,从而使后学在辨症治疗上有所遵循,对中医外科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全书有55论,选方70余首,虽属个人撰著,但它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水平,有其一定的参考价值。 ☚ 卫济宝书 外科精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