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用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用剂preparations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以外用药为主组成,具有消肿散结、祛风解毒、化腐拔毒、排脓生肌、活血止痛及收敛止血等功能的方剂。
外用剂以局部熏洗、涂擦、撒布、敷贴、点眼、吹鼻等为主要给药形式, 可用于治疗疮黄肿毒、皮肤病证、眼病以及某些内科病证等。代表方如涂擦疮黄用的雄黄散; 撒布疮疡溃烂面用的生肌散; 敷贴烫火伤用的紫草膏;熏洗消毒用的防风汤等。在治疗中,对比较轻浅的外科病证,仅单用外用剂即可见效,如果病情较重, 亦可选配内服药方, 内外并治, 以提高疗效。
本类方剂多数具有毒性或刺激性,故不宜过量,否则容易从局部吸收中毒, 或引起肿胀疼痛。对毒性剧烈的药方, 涂敷面积不宜过大,且勿使患畜舔食, 以免引起中毒。

外用剂

外用剂

外用剂,是以应用方法而命名的一类方剂,凡是通过外用,如敷贴、掺擦、熏洗、吹坐等发挥治疗作用的方剂,即称外用剂。
外用剂有温经散寒、舒筋活血、通经止痛、解毒消肿、提脓拔毒、祛腐蚀疮、生肌收口、润肤止痒、退翳明目等多种作用。因此,外用剂在临床治疗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医学源流》也说:“外科方法,最重外治。”这说明很多发生于体表的疾病,都可用外治法,选用外用剂治疗。
然人体内外相通,故药物施用于局部,不仅对局部发生治疗作用,而且还可通过肌肤、经络内达脏腑。所以,外用剂不但治疗在外的局部病变,而且还可通过经络,内及脏腑,治疗在内的病证。根据外用剂的作用特点,其适应证主要有九大类:
(1) 温经散寒:本法主要用于阳气不足,阴寒偏盛,或感受寒凉,或风寒湿邪杂至所致的脘腹疼痛,腰膝痠软,经闭,痛经,带下白浊,阳萎遗精,以及肢体关节疼痛等。施以本剂,使阳气充足,阴寒消散,则诸证可愈。
(2) 舒筋活血:本法主要用于气血凝滞,筋骨损伤而致筋骨疼痛,活动不便,或局部青紫肿痛等。施以本剂,使血活则无不通之害,筋舒则无挛急之苦,血气流畅,筋脉弛纵正常,则肿痛自除。
(3) 通经止痛:本法主要用于寒凝、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妇人癥瘕,男子积聚,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以及肢体关节疼痛等。施以调气、行血、散寒之剂,故能使经脉通畅,疼痛消失。
(4) 解毒消肿:本法主要用于邪毒壅盛,气血阻滞而致的咽肿喉痛,目赤红肿,以及肿疡红、肿、热、痛之证。应用清凉苦寒之品,寒以胜热,热毒得清,血气流通,则肿痛可消。
(5) 提脓拔毒:主要用于热毒壅盛,气血腐败所致的疮疡脓腐已成,但溃破较迟,或虽溃破,但脓出不畅,疼痛不减者。通过提脓拔毒,使脓毒外出,则利于消肿生肌。
(6) 祛腐蚀疮:本法主要用于疮疡,内脓已成而疮口不溃,或溃疡腐肉不脱,新肌难生之证。施以本剂,可迅速开口,利于脓液排出,运用祛腐之品,可使腐肉早脱,或窦道通畅,新肌得以速生。
(7) 生肌收口:本法主要用于溃疡腐脱脓尽,或打扑伤损,皮肉损伤者。通过生肌收口,可促使疮口或创面早日愈合。
(8) 润肤止痒:本法主要用于血燥生风,或血虚受风而致的肌肤干燥,瘙痒脱屑之证。通过养血润肤,祛风散邪,则瘙痒脱屑可痊。
(9) 退翳明目:本法主要用于风热火毒上攻于目,使目赤生翳,或胬肉攀睛者。施以本剂,使毒热得清,翳膜胬肉消失,则目视清明。
外用剂由于方剂种类繁多,剂型复杂,其使用注意事项也有多种:
❶外用膏药易引起皮肤焮红、丘疹、水泡、瘙痒,甚至溃烂等副作用,因此使用时要注意观察,出现这种情况,可改用油膏。
❷使用油膏时,如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摊贴油膏应薄,并应勤换,以免脓液浸淫皮肤,影响疗效。
❸肿疡初起,肿处局限者,一般宜用消散之剂,不宜过用苦寒,以免冰伏热毒,反使肿痛不易消散。
❹蚀疮祛腐药,一般头部、指趾等肉薄近骨的部位,多不可使用,因为这类药腐蚀性较强,以防损伤面部皮肤,或伤及筋骨。必须使用者,亦当慎重。
❺脓毒未清,腐肉不尽,或已成漏管者,均不可纯用生肌收口药,以免敛毒。若溃疡肉色灰暗而少红活,新肉生长缓慢者,即使应用生肌收口药,仍需配合内服补气养血之品。
❻一般酊剂均有刺激性,凡疮疡溃破,或皮肤有糜烂者,均不宜使用。
❼凡皮损处糜烂汁液较多,或结痂初形成,或病在深处,熏洗之剂一般不得使用。

☚ 芦荟肥儿丸   太乙膏 ☛
000046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