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vèi ·puo <绥德>外祖母。 外婆一1305名外祖母。⑴中原官话。陕西安康〖uei55pߵo24〗、宝鸡〖 〗。山西吉县〖 〗。河南偃师、临汝、南阳、内乡、新野。豫剧《倔公公和犟媳妇》:「小三娘,他外爷~都怪扎实吧?」⑵晋语。山西石楼〖 〗。陕西北部〖 〗。河南济源〖 〗、焦作、武陟、博爱。⑶江淮官话。江苏南京〖 〗、扬州、高邮、盐城。安徽怀远、滁县、全椒、芜湖。⑷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达县〖 〗。云南玉溪〖 〗、永胜〖 〗。贵州清镇、遵义。⑸徽语。安徽歙县〖 〗、屯溪、休宁、黟县、绩溪〖 〗。⑹吴语。上海〖 〗、上海崇明〖 〗。江苏苏州〖 〗。浙江丽水〖 〗、金华岩下〖 〗、平阳〖 〗、苍南金乡〖 〗。《拍案惊奇》卷八:「便叫过女儿、儿子分付道:『~有病,你每姐弟两人,可到崇明去伏侍几日。』」⑺湘语。湖南长沙〖 〗、双峰〖 〗、衡阳〖 〗。⑻赣语。江西南昌〖 〗、高安老屋周家〖 〗、宜春〖 〗、临川〖 〗。湖南耒阳〖 〗、浏阳南乡〖 〗。⑼客话。江西瑞金〖 〗。⑽粤语。广东广州〖 〗、高明〖 〗、信宜〖 〗、阳江〖 〗、东莞。清宣统辛亥《东莞县志》:「母之母曰~。」⑾闽语。福建福鼎〖 〗、寿宁〖 〗、福安〖 〗、大田〖 〗。◈ 清梁章钜《称谓录》:「母之母曰~。《容斋随笔》:『三舅荷伯提携报喜,只是~不乐。』」也作「外婄」:徽语。安徽休宁〖 〗。   外婆wàipó〈口〉外祖母。 外婆waipo外祖母;姥姥:妈妈回老家探望~去了|这张照片是~生下妈妈后照的|老~把个小外孙疼得宝贝疙瘩似的。 外婆←→外公 外祖 外爷wài pó ← → wài gōng wài zǔ wài yé外婆:外祖母。 外公:外祖父。 外祖:外祖父。 外爷:外祖父。 【例】 照他看来,莲花平素对她外婆孝心很大,趁她外婆病着逃到诸暨乡下去的缺德事是不会做出来的;此外也就没有可去的地方了。(任大星: 《海湖龙王庙》) “可妈妈……”丹丹一想起妈妈就因为这点关系受了十几年苦,心里有点恨不认识的外公。(陈丽: 《纯洁的地方》) 杜少卿又到楼上拜了外祖、外祖母的神主。(清·吴敬梓; 《儒林外史》) “悄悄睡你的觉! ”马家熊着她儿子: “甚么老鼠? 那是你外爷翻身床响哩! ”(柳青:《种谷记》) 称妻方亲属 称妻方亲属夫称妻父母:岳 公姥 妻的父:妻公 妇公 外父 夫称妻父:舅 翁(冰翁;妇翁;岳翁;乐翁) 岳父 岳公 岳丈 丈人泰山 冰叟 乐冰 岳父和女婿:翁婿 冰玉 甥舅 岳父和女婿的美称:冰清玉润 冰玉清润 夫称妻母:岳母 丈母(丈母娘) 泰水 婆母 儿称母父:外祖(外祖父) 外公 家公 大父 儿称母的母亲:姥(姥姥) 外婆 外祖母 妻的弟兄:舅(舅子;妻舅;舅父;舅氏;舅舅) 妻弟:内弟 小舅子 妻子的哥哥:内兄 妻的姊妹:姨(~姨;大~) 母的兄或弟:渭阳 大舅:长舅 元舅 母的兄弟媳:妗(妗妗;妗娘) 舅母 舅妈 母的姐或妹:姨(姨妈;姨母;姨娘;阿姨) 从母 母亲的姐妹夫:姨父 姨夫 姨丈 ☚ 家族中的人 亲族 ☛ 外婆 外婆旧时对母之母的称谓。如同外祖母。《称谓录》卷三《母之母·外婆》:“《容斋随笔》三:舅荷伯提携报喜,只是外婆不乐。” ☚ 外王父 外王母 ☛ 外婆〈名〉外祖母。 《醒》五: 花旦的亲~死久了。 <方>今吴方言以及江苏阜宁、湖南耒阳和浏阳、广东电白话有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