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髋关节脱位
外伤性髋关节脱位儿童虽较少见,但小儿髋关节软骨成分多,弹性大,有时轻微外伤,也可造成脱位。根据股骨头脱出部位不同,可分成三种类型:
❶后脱位: 股骨头脱向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联线之后方。常因病儿自高处摔下,膝髋伸直,足跟着地,或髋、膝屈曲,暴力冲击膝部而造成。伤后病儿常取侧卧,患髋屈曲、内收。臀部可摸到脱出的股骨头。
❷前脱位: 股骨头脱向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联线之前方,移至耻骨或闭孔部。常因髋关节外展、外旋位跌倒时,股后受撞击造成。伤后患肢外展外旋,并相对加长,闭孔部可触到脱出的股骨头。
❸中心脱位:系直接暴力打击于粗隆外侧,使股骨头穿破髋臼底部形成。
应尽早在麻醉下闭合复位,复位越早越好,复位时应避免粗暴,以免产生股骨头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等不良后果。复位后外展位牵引或石膏裤固定4周。中心型脱位用骨牵引治疗。
儿童极少用手术复位,术后功能不满意,且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少数手法复位失败; 伴坐骨神经损伤或陈旧性脱位,须切开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