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伤性截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伤性截瘫

外伤性截瘫

外伤性截瘫为开放性或闭合性脊髓损伤所致。古称“体惰”。《灵枢·寒热病篇》云:“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开放性脊髓损伤多为战时火器外伤,闭合性损伤多为高处坠落、重物压砸、交通事故等使脊柱发生伸展、屈曲或扭转造成骨折脱位而引起脊髓间接损伤。《素问·骨空论》说:“督脉者……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手、足三阳经的经脉,都与督脉相交会,总督周身之阳经,故外伤性截瘫与督脉损伤有关,伤后由于气滞血瘀,手、足三阳经失去总督,诸阴经失去交会,而发生阴阳失调。出现肢体麻木,知、动欠灵,甚者,知、动丧失,若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可出现排尿功能障碍,若涉及手阳明大肠经,则出现排便功能障碍和脏腑阴阳失调现象。
外伤性截瘫,按脊髓损伤后局部病理变化,有脊髓震荡、脊髓受压、脊髓断裂之分。按脊髓损伤后恢复情况,有暂时性、不完全性、完全性三种。按损伤后出现麻痹平面之高低,有高位截瘫和下肢截瘫之分。一般损伤在颈膨大或以上者,则出现高位截瘫,上肢与下肢均呈瘫痪; 损伤平面在颈膨大以下者,若为胸髓损伤,则出现麻痹平面较高的下肢截瘫,若腰髓及马尾损伤者,则出现麻痹平面较低的下肢截瘫。按损伤后肌张力增高或减弱,有痉挛性瘫痪(硬瘫)和弛缓性瘫痪(软瘫)之分。对脊髓损伤患者必须注意全身检查、以确定有无血脱,气脱和并发其他损伤。如发现血脱、气脱,应立即进行抢救。如并发其他损伤时,应根据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内脏损伤。对于脊椎的损伤,应采取平卧搬运法,以免骨折移位加重脊髓损伤。
高位颈髓损伤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运送时除注意头颈部固定外,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应作气管切开、输氧及人工辅助呼吸。外伤性截瘫如无严重合并伤,X线摄片显示椎管内无骨折片,感觉障碍固定在一定水平,无进行性上升趋势者,可施行闭合牵引复位; 颈椎骨折脱位应采用颅骨牵引快速复位,然后持续牵引,复位后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复查; 胸腰椎压缩骨折和脱位并发截瘫者,可采用垫枕法、双踝悬吊法或攀门拽伸法等整复移位的椎骨。但无论采用何种复位法,动作均宜轻巧柔和,避免加重脊髓损伤。对于开放性脊髓损伤,宜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外伤性截瘫的早期,多为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宜活血祛瘀、疏通督脉,兼以壮筋续骨,方用活血祛瘀汤加地龙、丹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受伤2~3月以后,因督伤络阻,多属脾肾阳虚,宜补肾壮阳、温经通络,方用补肾壮阳汤加补骨脂、穿山甲等。后期血虚风动。呈痉挛性瘫痪,宜养血柔肝、镇痉熄风,方用四物汤加蜈蚣、全蝎、地鳖虫、钩藤、伸筋草等。气血两虚者,应予以补益之品,选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减。若肝肾亏损,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可选用补肾活血汤、健步虎潜丸或六味地黄丸等。
针灸治疗,《灵枢·寒热病篇》对针灸治疗取穴云:“取其小腹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故其主穴应取关元穴,上肢瘫者加取曲池、少海、内关、外关等; 下肢瘫者加取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冲阳等穴; 硬瘫者,宜弱刺手法,留针时间宜长; 软瘫者,宜强刺手法,留针时间宜短。
功能锻炼,按摩和被动活动瘫痪之关节,能加强气血循行,防止肌萎缩、关节僵硬和发生褥疮等,是中后期治疗的方法之一。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全身气血流通,加强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锻炼肌力,为恢复肢体功能与下地活动准备条件。受伤早期应在注意脊柱稳定性的同时尽早进行肢体活动。若全身情况许可,受伤一周后即应开始上肢的锻炼,三个月后可练习抓住床上支架坐起,或坐轮椅活动,继而学习站立位所需要的平衡动作。站立时应特别注意膝部的保护,否则由于膝软无力而摔倒,可采用靠墙手推双膝法,或使用简便、轻巧、合适的下肢架保护,在双杠扶手中学习站立。站稳后,再练习在双杠中做前进和后退的步行动作,最后逐渐练习用双拐站立和步行。此外,还可练习日常生活中一些必须活动,以便逐渐能自理生活及以轮椅代步到户外活动。
并发症的治疗,
❶肺部感染。多发生于高位截瘫或麻痹平面较高的截瘫患者。伤后瘀结气滞,造成肺气阻塞,气机不能宣降,痰浊内聚,阻塞气道,使之呼吸不畅,造成本病。肺为嫩脏,截瘫患者久病则气虚,在排便、翻身、褥疮换药等情况下外邪容易侵袭,且先犯肺而致病。发病初期证见高热、畏寒、无汗、脉浮大而紧,或咳嗽多痰、喘急,舌红苔厚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宣肺、平喘止咳,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若风寒束肺,咳嗽痰薄,苔白脉浮紧,宜用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❷褥疮。截瘫发生后,在其截瘫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局部受压,血运障碍,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受压组织溃破而成褥疮,骨突部位如骶部、股骨大转子、足跟、外踝、髂嵴、肩胛部等处好发。因全身营养低劣,气血不足,组织修复能力减弱,疮面经久不愈,严重者邪毒内陷,附骨成痈或邪入营血而致疔疮走黄。因此在伤后应将患者放在有褥垫的硬板床上,皮肤和床单、被褥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粪便污染,若已污染需及时更换床单,并用温水洗净皮肤。骨突部位应用气垫、软枕和棉圈保护,要定时变换卧床体位,2~3小时翻身一次。白天每次翻身后对褥疮好发部位可用红花酒精(或50%酒精)揉擦,干后扑上滑石粉,以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增强皮肤抵抗力。如褥疮已发生,应防止褥疮扩大,并避免继发感染。局部红肿、炎症浸润时,可选用双柏膏、四黄膏外敷; 疮面化脓坏死时,可选用拔毒生肌散、九一丹或生肌玉红膏; 疮口脓少,肉芽生长时,可选用生肌膏或象皮膏。内治宜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生肌。褥疮较大时除输液和少量多次输血外,可内服气血双补剂,如八珍汤加黄芪等,待全身情况改善后,施行植皮术。
❸尿路感染。截瘫患者由于小便不利,尿液潴留膀胱,加上留置导尿管,若不注意护理,邪毒乘机而入,易发生尿路逆行感染。如果反复发作,可导致肾实质性损害,造成严重的后果。对尿闭者应留置导尿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每周换导尿管一次。换导尿管时先排空膀胱,少饮水,最好让尿道有6~7小时休息,当膀胱有明显膨胀时再放入导尿管。每次开放尿管排尿时,应鼓励患者使用腹压或作下腹部按摩,逐步训练建立自动膀胱,形成反射性排尿,一旦这种反射建立,则可去除导尿管试行自动排尿,如排空良好,则无需留置导尿管。若发生尿路感染,应鼓励患者大量饮水,若不能饮足,考虑静脉滴注,同时每日用生理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冲洗膀胱1~2次,保持尿路通畅。中药内治方面,除按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外,应加用利水通淋药物,可选用导赤散、八正散等。
❹便秘。内服麻子仁丸或按辨证施治。亦可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灌肠,每3天一次,逐渐训练自动排便。如粪块积聚,灌肠仍不能排便时,可戴手套,手指涂润滑油挖出粪块。

☚ 骶骨、尾骨骨折与脱位   骨折畸形愈合 ☛
000195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