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夏尔丹《午餐前的祈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夏尔丹《午餐前的祈祷》 夏尔丹《午餐前的祈祷》两个孩子坐在圆桌旁,年轻的母亲将手里端着盛有汤羹的盘子,轻轻放到圆桌上。她微微探着身子,瞧着年龄较小的孩子,说道:“喂,请快点祈祷吧,不要玩了!”淘气的小弟弟,撅着嘴,开始唱起餐前的祈祷文来,“贝来狄……”。在一旁的姐姐,也装模作样地唱起来。 午餐前的祈祷 夏尔丹 在朴素但不简陋的房间里,可以看到软椅完全没有绷丝绸,仅贴着带花道儿的较差的木绵材料; 幼小孩子坐着的椅子,也是普通的木制椅子。挂在椅背上的手鼓和扔在地上的鼓槌,使我们联想到男孩子的性格特点。地上还摆放着简易的火炉,桌上的锡锅中冒着香喷喷的热气。 这是18世纪法国地道的中等家庭生活的写照。它也是夏尔丹作品中广为大家喜爱的 一幅风俗画。 其实,夏尔丹(1699—1779)起初是以画静物画而闻名的。1728年他被接纳为皇家艺术学院院士,就是作为 “描绘动物和果实的画家” 的。他画的静物,除了猎物之外,大都是些厨房里的罐子、水桶之类。夏尔丹认为这些东西多少世纪以来都默默地为人们服务,所以他能从这些平凡的物品中看到一种高贵的品质。大约五年后他才开始转向风俗画。(风俗画这 一绘画种类,无非是描绘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日常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已。)自此以后约三十载,他都是在巴黎高雅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寻找题材,画些他们为子女穿衣打扮的事情什么的。他也常以劳工为素材。 如上所说,这幅作品忠实地再现了当时普通市民们的生活,但是另 一方面,它还直接源自于17世纪荷兰风俗画的传统。夏尔丹将17世纪北欧家庭中所熟悉的圣家族餐前祈祷 一类主题,改编成了当时巴黎的现代式的风俗,并塑造出了新的形象。无论是天真的孩子,还是严厉的母亲,在18世纪巴黎的欣赏者们看来,无不有一种直达“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感觉。同时,在夏尔丹的画中,每 一片区域,每 一寸间隔和每一种色调都搭配得恰到好处,从没有一个画家像他那样肯定的色彩和构图。 在1744年这幅画的一幅版画复制品中,附有四行诗,从中不难看出,当时人们更是把兴趣放在了这幅画中姐弟心态的精彩刻划上。诗是这样写的:
还是在1740年的时候,经当时的文化名人奥利的介绍,夏尔丹曾在凡尔赛宫受到国王路易十五的谒见。他将在同年沙龙上展出的一对作品即这幅 《午餐前的祈祷》和《勤劳的母亲》献给了国王。可见这幅画,从发表之初起就受到了很高的重视。 ☚ 莫·拉图尔《蓬巴杜侯爵夫人》 弗拉贡纳《秋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