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夏侯阳算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夏侯阳算经 《夏侯阳算经》原是魏晋或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成书于《张丘建算经》之前,甄鸾曾注此书,唐初经李淳风等整理,作为国子监算学馆教材及明算科考试科目。北宋元丰七年(1084)秘书省刊刻《算经十书》,亦刻了一部《夏侯阳算经》,此后诸版本均据此以传。钱宝琮认为此系赝本,其理由是:书中卷上引田令、赋役令、仓库令、杂令等都是唐代法令;卷中一题目列举州郡官吏名目人数与《旧唐书·职官志》相合,因此,它系唐代作品,不可能是唐以前的《夏侯阳算经》。又,“课租庸调”节引户调法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法令相同,卷中、卷下有两税法的题目,符合代宗、德宗时的实际,卷中一题有别驾官名,《新唐书·百官志》说“上元二年(761)诸州复置别驾,德宗时复省”,断定此书为代宗(767-779)时的作品。另据《新唐书 ·艺文志》有韩延《夏侯阳算经》一书,认为此书的作者是韩延,因其开首有“夏候阳曰”,北宋刻书时遂误以为是已经失传的《夏侯阳算经》而将其刻入。书中“夏侯阳曰”约600字当是《夏侯阳算经》原文,提出了“夫算之法,约省为善”的原则,介绍了分数运算、度量衡诸名数单位互换的原则,算筹记数法和乘除法则比《孙子算经》更准确、详尽,又解释了“法除”、“步除”、“约除”、“开平方除”、“开立方除”的涵义。《夏侯阳算经》的其他部分收夏侯阳本人的情况则无从考察。 《旧唐书 ·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宋史 ·艺文志》载唐中叶至两宋的实用算术书很多,大都失传,唯有此书借《夏侯阳算经》的名义留传下来,十分宝贵。韩延的生平籍贯不详。本书自序说“余以总角志好其文,略寻古今,备览差互”,又“跋涉川陆,参会宗流,纂定研精”,可见他对各种数学著作作过考察比较。北宋秘书省刻本已失传。南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翻刻,清初尚存一孤本,毛扆据此影钞一本。此影钞本后转入清宫,今存台北故宫博物院,1932年,北平故宫博物院影印,收入《天禄琳琅丛书》。明《永乐大典》分类抄录此书。清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戴震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抄入天文算法类,并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此后孔继涵刻微波榭《算经十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古今算学丛书》本等均以此为底本。近人钱宝琮重加校勘,作为中华书局1963年版《算经十书》的附录。 本书3卷,凡82个题目。卷上有明乘除法、辨度量衡、言斛法不同、课租庸调、论步数不等、变米谷6节,9个例题;卷中分求地税、分禄料、计给粮、定脚价、称轻重5节,29个例题;卷下为“说诸分”,44个例题。采取术文统率应用问题集的形式,包括了一些基本的公式及基于当时度量衡制度、法令的算法。便题中有一小部分与《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相同,而大部分内容都能结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对地方官吏和老百姓是一部有益的实用算术书。 本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载乘除捷算法的数学著作。前此,筹算乘除法都得作三行布算,分别是乘(除)数、积(被除数)、乘(商)数。唐中叶起人们简化运算程序,变为一行布算。本书例题中的捷法有两种情形。乘(除)数是一位数时,乘(除)法可以在一行内完成,因此,乘(除)数可分解为2个或几个一位因数时,多位数的乘(除)法便可以在一行里完成,如乘数是2.45,便可变成7×7÷10÷2,后来称为“重因法”;乘(除)数的首位数是1的,用“身外加(减)法”,亦变成一行布算。乘除捷算法在宋元时代得到高度发展,并变成口诀,促进了珠算术的诞生。 魏晋到唐宋,人们为了计算精确,设立了许多小数单位,如长度寸以下有分、厘、毫、丝、忽,本书借用这些单位表示货币中“文”,以下的十进小数。本书有时更进一步,不用小数单位,如将1525匹3丈7尺5寸化为1525匹375,与现今十进小数的记法十分接近,为中国人民在世界各民族中最先使用小数作出了贡献。 本书记载唐代法令、制度及实用例题极多,可与正史互相印证,是考察唐代社会经济情况的宝贵史料。 夏侯阳算经书名。原书已失传无考。北宋元丰七年(1084)所刻《夏侯阳算经》是唐代的一部算书。引用当时流传的乘除捷法,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保存了很多数学史料。唐代算学馆将此书列入必读之课本,亦作为科举考试中明算科的考试内容之一。 夏侯阳算经 203 夏侯阳算经算经十书之一。作者及成书年代无法详考。因《张丘建算经》序中提及此书,故推断它略早于《张丘建算经》。由于现传本涉及唐中叶(8世纪以后)颁行的税收制度,故推测它并非原作。据考证,它是《韩延算术》。因欧阳修撰《新唐书》误写了 “韩延《夏侯阳算经》”,致使其后一直误传。全书分3卷,83个问题。内容为筹算乘除捷法、十进小数应用和结合当时实际的数学问题。由于从李淳风到秦九韶近600年间,唐宋其他数学著作均无传本,故现传本《夏侯阳算经》成为这期间唯一传世的数学著作。是研究中国数学史的重要文献。 ☚ 孙子算经 张丘建算经 ☛ 夏侯阳算经三卷。作者不详。据 《新唐书·艺文志》第四十九:“韩延夏侯阳算经一卷”。可知原本《夏侯阳算经》已佚,韩延 (约隋时人)用己说纂入原书之内成为今本。在卷上 “明乘除法”节中 “夏侯阳曰” 以下约六百字当是原本之作,概述了筹算乘除法则、分数法则,解释了 “法除”、“步除”、“约除”、“开平方除”、“开立方除”五个词的意义。传本《夏侯阳算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八十三个问题,征引前朝各家算术和当代法令颇多,是一部实用算术书。卷上共有六章:“明乘除法”、“辩度量衡”、“言斛法不同”、“课租庸调”、“论步数不等”、“变米数”。重点叙述租庸调的计算法,部分题引自 《五曹算经》; 卷中五章: “求地税”、“分禄料”、“计给粮”、“定脚价”、“称轻重”,叙述官本利息的分配和赋税征派问题;卷下为“说诸分”章专论奇零分法。书中给出了许多乘除简捷算法,使乘除可在一个横列里演算而不必排列上、中、下三层算筹;首位数是一的乘除法可用 “身外添加法”或“隔位加法”、“隔位减法”,以一位乘除替代多位乘除。全书明显地表现出改良筹算制度的倾向。原本 《夏侯阳算经》是唐代立于学官的十部算经之一,到宋代已失传;今本《夏侯阳算经》为北宋人重刻算经十书时,将韩延之作冠以《夏》名编入十书之中而得以流传下来。版本有南宋鲍浣之刻本、《天禄琳琅丛书》本、《四库》本、孔氏微波榭本、《古今算学丛书》本、1963年中华书局钱宝琮校点 《算经十书》本、1981年文物出版社 《宋刻算经六种》 即南宋本。 夏侯阳算经 《夏侯阳算经》❶西晋夏侯阳著。北周甄鸾有注本。唐初立于学官,国子监算学生以一年时间学习该书内容。是书至宋初失传,内容无从详考。 ☚ 陆宣公奏议全集 岭表录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