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声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腔调;声调qiānɡdiào shēnɡdiào

【同】 都是名词;都指说话、读书的声音、语调。
【异】 “腔调”着重语气、速度、抑扬顿挫等所形成的声音特点。此外,还指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乐曲的声律等;“声调”没有这些意思。[例]听老先生说话的~,大家猜测他是南方人。“声调”着重指语气、语调;常用于比较认真或比较庄重的场合。此外,还专指一个语音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是语言学专业术语,例如:“汉语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腔调”没有这个意思。[例]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康明理走到台前,深深向灵位鞠了躬,转过身来用悲哀的~读祭文。”

声调shēngdiào

❶说话声音的高低变化
 △ ~高亢。
❷指字音的高低、升降等
 △ 普通话有四个~。

声调

❶又称字调、 声、 调。 指某些语言中音节所具有的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如普通话“huan(欢)”、“huan (缓)”两个音节辅音和元音都相同, 但二者意义不同, 就是因为它们声调不同。 声调的不同是由音高的变化造成的, 而音高的变化是通过调节声带的松紧从而改变声带振动频率来实现的。 声调的音高具有相对性。 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说话, 绝对音高可能不同, 但只要调型相同, 便能够被理解。 如普通话的 “强(qiang)”这个音节,不管谁来读,都是从自己的中音开始, 到高音结束, 相对音高不变, 意义不变。 声调与音长有一定关系, 比如普通话上声比去声要长一些,少数汉语方言还有长调、短调之分。但一般音长、 音强及音质都不是构成声调的主要因素。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声调是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和声母、韵母一样具有重要的辨义作用。
❷指说话、 读书时的腔调。

声调shēng diào

指诗词等的音调和意境:众人都笑说,“到底是他的~壮,‘几处’‘谁家’两句最妙。”(七十·1712)宝玉笑道,“我不信。这~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七十·1704)

声调

声调

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叫“字调”。声调的决定的因素是音高变化,如普通话“妈”、“麻”、“马”、“骂”四个字,发音高低升降的不同就是声调的不同。

☚ 韵尾   调值 ☛
声调

声调

也叫“字调”。是汉字字音(音节)的要素之一,主要由字音(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构成。
声调有辨义的作用,和声母、韵母有同等重要的音位价值。如现代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央”(yāng)、“羊”(yáng)、“养”(yang)、“恙”(yang)四字,声韵全同,但声调不一,意义也就完全不同。汉藏语系中绝大部分语言都有声调,多少不一,大都是四至八个声调,也有多达十一声调的。

☚ 重纽   字调 ☛

声调

亦称字调。指音节中能区别意义的语音的高低升降,由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频率来决定。声调、声母、韵母是构成汉语音节的三要素。汉语上古时期的声调情况不大清楚,中古有平、上、去、入四类声调,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演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字(单~;白~;错~) 语
毛笔字的美称:锥花
字的读音:字(字音;~调;~正腔圆)
字音的高低升降:声调 字调
古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四声
字音相同或相近:谐音
字的念法:读(破~;重~)
字体结构:体裁
字的结构和笔势:体势
汉字书写的笔画结构:间架
一个字:言(一~) 一字(~之差) 只字(片言~) 片字
单个的字:单字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只字单词
佛教咒语用字:唵 嘛 呢 叭
文字潦草,不工整:草(草率)
错字很多:亥豕相望

另见:文字1 写字 词语 书法

☚ 字   各种字 ☛

声调

声调

调(音调;字调)
汉字的声调:声(平~;四~)
说话朗读的腔调:语调
语气声调:气调
说话的声调和节奏:调(调子;怪~)
说话时带哭泣的音调:哭腔
声调宏大响亮:舂容
声调悲凉激越:哀急
声调舒缓荡漾:骀荡
声调稚气:奶声奶气 乳声乳气
音调抑扬顿挫:跌荡 跌宕 跌踢
声调转换:转运
 声调抑扬,有停顿转折:顿挫
(说话、读书的腔调:声调)

☚ 腔调   铿锵 ☛
声调

声调sheng diao

音节的音高变化。在声调语言中,声调具有区分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如普通话“妈”(ma)、“麻”(ma)、“马”(ma)、“骂”(ma)是四个不同的词,它们语音上的差别是声调不同。声调主要是音高的变化造成的。这里音高的变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比如普通话的平声调男人说出来要比女人低,但听起来是一样的,都是平声,可以记为〔55)。这里声调的音高就是相对的。
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叫调值。调值相同的音节归为一类,可以划分出调类。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基本调类,即阴平调(第一声)、阳平调(第二声)、上声调(第三声)、去声调(第四声)。
声调符号:即描写声调的符号。现在一般采用赵元任提出的“五度标记法”来描写声调,记录调值。这种符号把相对音高分为高、半高、中、半低、低五度,分别用5、4、3、2、1来表示。画一条竖线,分为四格,在竖线的左边画横线、斜线或曲折线就可把声调表示出来。如普通话的四声可表示为(见下图):

普通话四声调值


四声的调值可以记为:阴平,高平调⌉55;阳平,中升调⥠35;上声,升降调214;去声,全降调51。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分别用“—”、“/”、“∨”、“\\”加在韵腹顶部来表示四声,如:“妈”(ma)、“麻”(ma)、“马”(ma)、骂(ma)。普通话的轻声用在竖线左边加点表示,如。
☚ 不送气音   调值 ☛
声调

声调shengdiao

又叫“字调”。过去称“四声”,赵元任于民国初年始定名为“声调”。指一个音节发音过程的高低升降变化。例如[maiㄐ] (买)这个音节,发音时起音较低,然后下降、再升高,这样的变化构成一种曲折的调子。声调是利用音高辨义的音位。在汉语里,声调跟声母、韵母一样,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样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北京话的“汤、糖、躺、烫”,声母、韵母都是[t‘ang],但各自声调不同,所以能代表不同的意义。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从物理的角度看,主要由声带颤动的频率决定。所以声调贯穿于音节的浊音部分:就浊音声母和零声母而言,它贯穿于整个音节;就清音声母音节而言,它则从韵母开始。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要绝对达到某个高度才成为某个调。重要的是不同调类之间高低升降的比例。同时,声调音高的变化是滑动的,不是跳动的。声调同音强、音长也有关系。有人通过实验发现,北京话四声的相对音强最弱的往往是上声。音长也各有不同,上声最长。有人测得各调平均时值为(单位:毫秒):阴平436,阳平455,上声483,去声425。有的方言如江西临川话,阴入82,阳去386,音长相差好几倍。声调同音质也并非毫无关系。北京话上声的元音往往开口度略大,福州话的阳去对音质影响更大。声调是汉语语音的特征之一。但有声调的语言并不限于汉语,甚至不限于汉藏语系诸语言,亚洲和非洲其他语系的一些语言、美洲的一些印第安语言、北欧的一些语言,也有声调。不过,在汉语里,声调的音位负担很重,许多音节全靠声调辨义。

☚ 韵母   四声 ☛
声调

声调Shengdiao

汉语又名字调。一个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如“先”(xiao)、“贤”(xian)、“显”(xian)、“现”(xian)。音高指相对音高,相对音高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如kanshu (看书)、kanshu (砍树)不同。

☚ 浊音   调值 ☛
声调

声调

汉语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也称“四声”“字调”。声调上的音高与音乐上的音高有相似之处,即都取决于频率,但不能等同。声调上的音高是相对的,其变化是滑动的。声调可以从调值、调类两方面分析。调值,是指声调的实际读音,也就是音节的高低、长短、升降、曲直的变化形式。调类,是指声调的种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音(调值)归纳出来的类别。普通话有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它们的调值形式分别是高平(55)、高升(35)、降升(214)、全降(51)。古汉语声调也有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各自根据音节声母的清浊(声带振动与否)再分为阴阳两类,四声就成了八类。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就是从古四声“平、上、去、入”演变而来的。其中古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的浊声母字归入去声,古入声字消失,该调类的字分别派入现在的阴、阳、上、去四声之中。

☚ 韵母   双声 ☛

声调

又称“字调”。主要由一个音节内部音高的升降屈抑构成,有辨义作用。如汉语普通话“妈”、“麻”、“马”、“骂”即声调的区别。

声调

声调

阜阳话声调共4个,见表9-3-2。

表9-3-2 阜阳话声调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值212552453
调形    
例字妈百麻贼马老骂社

声调说明 
1.阴平为低降升调,但音程较短。
2.上声为中升调,起音与收尾均比北京的阳平略低。
3.去声为高降调,但收尾比北京去声高。
4.古全浊上声字今归去声;古入声字归并情况是,清入和次浊入今归阴平,全浊入今归阳平。
☚ 韵母   声韵配合关系 ☛

声调

声调

合肥话声调共5个,列表如下:

表9-3-5 合肥话声调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调值2125524534
调形     
例字妈窗麻棉马水骂婿百急

声调说明 
1.阴平调音程较长,阳平较短,入声短促。
2.古全浊上声字今归去声。
☚ 韵母   声韵配合关系 ☛

声调

声调

岳西话声调共6个,列表如下:

表9-3-9 岳西话声调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
调值2135245233213
调形      
例字妈诗麻时马始怕试骂事石抹失

声调说明
1.入声为舒声调。
2.古上声及入声全浊声母字今归阳去。
☚ 韵母   声韵配合关系 ☛

声调

声调

太平话声调共6个,列表如下:

表9-3-12 太平话声调

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
调值311335113324
调形      
例字舀包诗爬时麦白始待是带四祠挖事

声调说明 
1.阴平实际调值是32,为使调形醒目今作31;阴上是45,今作35;阳上是21,今作11。
2.古平上去3声大致以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个调类,但古上声次浊字,只有来母今逢细音读d-声母的字是阳上,其余均归入阴平。古入声清声母字归阳去,浊声母字归阴上。
☚ 韵母   声韵配合关系 ☛

声调

声调

歙县话声调共6个,列表如下:

表9-3-16 歙县话声调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
调值3244453243321
调形      
例字高天开麻床寒马口厚盖唱世骂父白竹桌识

声调说明 
1.阴平的起音在3—4度之间,现标作32;阴平的音程较短。
2.阴去的实际音值是3度降至1—2度之间,然后升到3—4度之间,现标作324。
3.阳去的实际音值是介于33与22之间,现标作33。
4.入声是低降调,因带喉塞韵尾,故调值短促,现标作21。
☚ 韵母   声韵配合关系 ☛

声调

❶tone; voice; note
❷the tone of Chinese characters
提高~raise one’s voice/普通话的~the tones of putonghua (or mandarin,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低沉、忧伤in a low,sad voice/~激昂in an impassioned ton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