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声色俱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疾言厉色;声色俱厉

 异 疾言厉色 疾:急速。厉:严厉。色:神色。指说话言词激烈,神色严厉。多形容发怒时的神情态度。在句中除作谓语外,还可作主语、宾语。
那梅大老爷的脸色已经平和了许多,就是问话的声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厉色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对于这种学生,我易于疾言厉色,似乎予人以难堪,事后往往懊悔,第二次遇着同样情形时仍不免再犯这个毛病。(韬奋《经历·一种有趣的工作》)
声色俱厉 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俱:都。指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偏重指严厉猛烈。在句中除作谓语外,多作状语和定语。
厢房里的姨娘们,听见化卿声色俱厉,都搁下牌,站在廊外,悄悄的听着。(冰心《斯人独憔悴》)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都可以表示说话时态度严厉。都可作谓语。
两成语中的“厉”不能写作“历”。
  • 上一篇:急不可待;急如星火
  • 下一篇: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声色俱厉shēngsè-jùlì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
【同】疾言厉色
【反】和颜悦色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成〉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佷严厉:领导声色俱厉地批评了迟到的同志。
【同义】正颜厉色。
【反义】和颜悦色。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释义】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

【色彩】
中性。

【近义】
正颜厉色︱疾言厉色。

【反义】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笑容满面。

【造句】
 ❍ 宪兵队长大叫大嚷,~。
 ❍ 闻一多将桌子一拍,~地痛斥了台下的特务。
 ❍ 他越说越气愤,竟变得~起来。

【正形】
“厉”不写作“励”或“利”。

声色俱厉

(同)疾言厉色
(反)和言悦色

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巧言令色;疾言厉色[疾声厉色、疾言遽色]、声色俱厉、正颜厉色

○和蔼可亲hé ǎi kě qīn

态度和善,易于接近:他是个~的小老头,一点没有架子|老人笑语温声,~。

○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

形容脸色和蔼喜悦,态度和蔼可亲:~的规劝终于说动了他|他总表现出~的样子|我不得不~地向他说了一遍。

○巧言令色qiǎo yán lìng sè

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讨好于人:他无论怎样~也是枉然|~,善于奉承|这小子善于~地骗取领导的信任。

●疾言厉色jí yán lì sè

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发怒时的神态:老爷的脸色已经平和了许多,问话也不像先前那样~了 |~使人难堪|他很和气,从未见过他~|待人接物从不~。也说【疾声厉色】、【疾言遽色】。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说话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我见过他~的样子|他~,完全换了一副面孔|他~地制止儿子外出。

●正颜厉色zhèng yán lì sè

形容态度严肃:看他那~的样子,怪吓人的。

声色俱厉

声色俱厉

说话语气和脸色都很严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

☚ 神思恍惚   声音笑貌 ☛
语声

语声

諻 口音 话音 言音 话声 语话 说话声
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严厉:声色俱厉 声色并厉
话声响亮:铜声响器
说话声音洪亮,言辞流畅:音吐鸿畅
话声粗大低沉:瓮声瓮气
说话嗓门高,声音大:高声大气 大声武气
说话缓慢,声音细小:慢声细气 慢声吞气
话声较细:细声细气
语声细碎难辨:嘲啁
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薄唇轻言
说话声娇柔轻细:娇声娇气
故意娇声娇气:呶声呶气
说话声轻细低微:轻言轻语 轻言软语
说话声稚嫩:奶声奶气
女子说话声清丽婉转,美妙动听:燕语莺啼 燕语莺呼 莺啼燕语
说话声缓慢:慢声慢气 慢声慢语 慢言慢语
话声又急又乱:哜哜嘈嘈
说话声含混不清:呵呵
说话的声音失常:言肆
因悲恐而语音失常:脱声脱气
生气而说话粗声粗气的样子:气哄哄
(说话的声音:语声)

另见:说话 谈话 叫

☚ 语声   各种语声 ☛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be fierce both in look and voice; with loud voice and stern expression; one’s voice and expression both grow severe; severe (/stern)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
❍ 吴荪甫渐渐~了;…… (茅盾 《子夜》362) Wu Sunfu was fierce both in look and voice,…/“严办! 杀! 赶快问!”瑞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Ⅰ—251) “Punish them severely!Kill them! Now hurry up with the investigation!”answered Rui Cheng furiously.
❍ 这两句话,又是~,所有攒集在办公室门外的职员们全都吓坏了。(茅盾《子夜》197) His loud voice and stern expression as he said this made the clerks gathered in the outer office start with alarm.
❍ 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Dun’s voice and expression both grew more severe. He wanted,through the force of His Majesty,to make Wen agree with him. Finally he asked Wen gravely,“For what reason is the crown prince praised as good?”/ “你去叫她们两个进来见我!”吴荪甫霍地站起来,~下命令,……(茅盾《子夜》194) “Call them in to see me!” snapped Wu Sunfu,springing to his feet.
❍ 他捏住这张字纸,低声地,但~地说:“你一九三三年曾经被捕叛变,……”(杨沫《青春之歌》479) Holding the indictment in his hand,he said sternly,“After your arrest in 1933,you turned renegade.”

声色俱厉shēnɡ sè jù lì

厉:严厉,严肃。形容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stern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 with a sense of outage in one’s voice and expression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解义】色:脸色,面容。厉:严厉。说话时的声音和面部的表情都十分严厉。
【用法】形容责骂人时十分愤怒,可用此语。
【例句】伙计一不留神,把咖啡泼在了少年的身上,那少年即刻~地斥责他。
【近义】疾言厉色、正言厉色
【反义】和颜悦色

声色俱厉

《辞源》源云:《晋书·明帝纪》:“(王敦)大会百官而温嶠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世说新语·方正》作“声色并厉”。
按,此语也作“词色俱厉”。《宋史·列传一百七十四·傅伯成》:“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说话时声调和脸色都很严厉。“厉”,严厉。《晋书·明帝纪》:“(王敦)大会百官而问温嶠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

声色俱厉

唐德宗时,有个翰林学士名叫韦绶。他学识渊博,为人忠厚,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受德宗皇帝信赖。
当时,翰林学士的职责,除了参与政务以外,还经常奉命起草朝廷的重要文告和诏令,经常住宿内廷,因此有“内相”之称。
韦绶对工作十分认真,事务一忙,经常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而他的母亲已年过七十,十分需他照顾,他为此常心中怏怏。
好几次,他想向德宗提出辞呈,但看到德宗紧皱眉头,不敢提起。
就这样,韦绶当了八年的翰林学士,由于过度劳累,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德宗见了,这才同意他辞去职务,回家休养。
韦绶的儿子韦温,十分聪明好学。十一岁时就考试合格,当了咸阳尉。他十分孝顺,父亲辞职后,也跟着辞职,直到他父亲死后,他才重新出去做官。
韦绶临终前,嘱咐韦温:“内廷是个是非之地。你以后做官,千万别作翰林学士,一不小心,就会遭杀身之祸。”
韦温含泪答应。后来韦温官至监察御史,执政的文宗皇帝十分赏识他的才干,几次要提拔、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他都再三辞让。文宗很不理解其中的道理,经再三询问,才知道他不能违背对父亲许下的诺言。
文宗心中十分生气。有一次,他声色俱厉地对一位大臣说:“我想重用韦温,让他当翰林学士,但每次都遭他回绝。难道朕除了他,就没人当翰林学士了吗?”
这位大臣和韦温很要好,他见文宗发怒,怕对韦温不利,劝谏说:“陛下,韦温虽然固执。但他遵承父命,也是一片孝心,望陛下成全他。”
文宗听了,气渐渐平了下来,便不再任命韦温为翰林学士。
后来,“声色俱厉”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

声色俱厉shēnɡ sè jù lì

厉:严厉;严肃。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例】“别动!别动!”红衣青年突然~。陶影这才感到自己举动不当,像冬天触到暖气片似地缩回手。(毕淑敏《一厘米》)
〔近〕疾言厉色
〔注〕“厉”不能写作“历”。

声色俱厉shēnɡ sè jù lì

【释义】说话时声音和表情都很严厉。
声:???. 色:??. 俱:? ??.
厉:???. ????.
???? ??? ?? ??? ???.
??? ??? ??? ??? ??.
【例句】你不要这样声色俱厉地吓唬孩子。
??? ???? ??? ?????? ???.
【近义词】疾言厉色
【反义词】和颜悦色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色:脸色。厉:严厉。形容语调和脸色都很严厉。路遥《平凡的世界》:“不一会,徐主任过来了,~地对文书说:‘你带两个民兵,立刻到罐子村去,把王银满和那个女人捆到公社来!’”
〔近义〕疾言厉色 正颜厉色
〔反义〕和颜悦色 和风细雨
〔辨析〕见“疾言厉色”(269页)。
〔连用〕大发雷霆 破口大骂

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声色俱厉

格式 直叙式。
释义 俱:全,都。厉:严厉。
出处 《晋书·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举例 那次,他~地把儿子训斥了一顿。

疾言厉色jí yán lì sè

声色俱厉
sheng se ju li
【疾言厉色】 说话急躁,态度严厉。形容发怒时说话的神态。也作“疾言遽色”。
【声色俱厉】 说话时语气和脸色都十分严厉。源出《晋书·明帝纪》:“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例﹞ 对于这种学生,我易于疾言厉色,似乎予人以难堪,事后往往懊悔,第二次遇着同样情形时仍不免再犯这个毛病。(邹韬奋:《经历·一种有趣的工作》) “不行!”孟大环声色俱厉地用力挺着胸脯子。(杨沫:《青春之歌》)
巧言令色
qiao yan ling se
【巧言令色】 善于用动听的语言,讨好的举动,去博取他人欢心。源出《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例﹞ 分明草贼,替何天,行何道,天兵在此,还敢巧言令色。(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声色俱厉shēn sè jù lì

说话的语气和脸色都很严厉。
〔例〕见他毫无悔改之意,王师傅~,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辨析】见“疾言厉色”。
【提示】“俱”不能写作“具”,“厉”不能写作“历”。

声色俱厉shēnɡsè-jùlì

色:面部表情。俱:都。厉:严厉。形容对某事十分不满或恼火,说话时声音和面部表情都很严厉。

声色俱厉shēnɡ sè jù lì

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也作“声色并厉”。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解义】 色:脸色,面容。厉:严厉。说话时的声音和面部的表情都十分严厉。
【用法】 形容责骂人时十分愤怒,可用此语。
【例句】 伙计一不留神, 把咖啡泼在少年的身上,少年即刻~地斥责他。
【近义】 疾言厉色、正言厉色
【反义】 和颜悦色

声色俱厉shēnɡ sè jù lì

色: 脸色。俱: 全,都。厉: 严厉。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巴金《秋》:“‘你站住!’克明忽然~地喝道。”

声色俱厉sheng se ju li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俱:都。言辞和表情都显得非常严厉。
【也作】声色并厉辞色俱厉
【近】疾言厉色正颜厉色
【反】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义正辞严 咄咄逼人yì zhèng cí yán;duō duō bī rén

严:严厉;咄咄:威严的气势;逼:压。由于在道义上正确,说话严正有力。形容有理有据、措辞严厉,气势威严的样子。韩林《那一夜我嚎啕大哭……》:“有的观众见到我甚至这样说:看你在屏幕上那样威风,采访犯罪分子时~,生活中一定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人!”

声色俱厉shēngsèjùlì

色:脸色。俱:都。指(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例】两个特工队员用枪指着程维利,声色俱厉地要他举起手来,然后缴下了他的枪。(黎汝清《叶秋红》)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俱:全,都。厉:严厉。

声色俱厉shēngsè-jùlì

主谓声色,说话的声音和脸色。厉,严肃,严厉。指说话声音与脸色极为严厉。语出《晋书·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李宽定《浪漫女神》:“安琪听着,心里又气又好笑,又失望,拉下脸来~地给了他几句。”
△ 用于情感憎怒方面。
【近义】正言厉色
〖反义〗和颜悦色。
也作“声色并厉”。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声:声音。色:脸色。俱:都,皆。厉:严厉。即说话的声音和脸色表情都很严厉。《晋书·明帝纪》:“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