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壮族百科辞典︱凡例 凡例 一、本辞典是一部中型百科型工具书,共收词6900多条,为读者了解和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提供较为切实的资料和必要的线索。 二、收词一般截止于1990年底止,只有极少数是例外。 三、本辞典分建制、地理、人口、历史、经济、科技、教育、思想、宗教、风俗、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工艺、文物、文化设施、新闻出版、医药、体育、名胜、人物共22个大类,每一大类再设若干小类,并在分类细目中加层次标题。全书大小类的词条均依其内在逻辑结构编排,以体现系统性和整体感。每个大类都冠以概述条,以观全貌。 四、释文使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其中的壮语名词术语,一般采用通用的汉语名称,有的采用音译,并说明其涵义,必要时加注拼音壮文或国际音标。 五、部分词条涉及其他条目并须以其他条目的释文作为补充者,则采用参见方式设“参见条”。有些词目因从不同角度阐释而重出,在笔画索引中,将其所在页码并列标出,同时注明其所属类别。 六、人物类词目,是根据现在掌握的材料列入的。每小类排列基本上以时代和生年为序。人物生卒年,在名字后括号内标出,如韦国清(1913—1989)。 七、释文中,凡未标省、区的县市,均为广西地名;古旧地名均夹注今地名,如武缘(今广西武鸣县);历史纪年,一般用旧纪年,夹注公元纪年,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清嘉庆二年(1797年)。 八、在文字上,除必要时使用繁体字或个别古壮字外,均采用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 九、为便于读者检索,本辞典设有总目录、分类总目、分类细目和笔画索引。其中分类总目的黑体数码,为该类在细目中的页码,括号内为正文页码。 |
☚ 壮族百科辞典︱《壮族百科辞典》编纂委员会编 壮族百科辞典︱前言 ☛ 00011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