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壞色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僧服 > 壞色衣 壞色衣 huàisèyī 省稱“壞衣”。梵語“袈裟”之義譯。因僧人所著法衣皆以“不正色”布製成,故稱。佛教戒律規定,僧服不許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及緋、紅、紫、緑、碧“五間色”,只許用青(銅青)、泥(皂)、木蘭(赤而帶黑)三色。《翻譯名義集七·沙門服相》:“梵云袈裟,此云壞色衣,言非五方正色。”唐·李端《送惟良上人歸潤州》詩:“寄世同高鶴,尋仙稱壞衣。”宋·梅堯臣《乾明院碧鮮亭》詩:“壞衣削髮遠塵垢,蛇祖龍孫生屋後。”按:實際上印度佛教各部派的服色亦不一致;佛教傳入中國後,因受官服或常服之影响,僧服顏色亦有變化,如唐朝武則天賜僧法朗等紫色袈裟,故始初之壞色漸寬爲“閒色”。參見本類“袈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