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壇壇(坛)T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河北之辛集、黄骅,山西之大同、运城,安徽之贵池,福建之浦城,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1.tán 土筑的高臺,古時用於祭祀、朝會、明誓等大事。揚雄《甘泉賦》:“儐暗藹兮降清壇,瑞穰穰兮委如山。”班固《終南山賦》:“掃神壇以告誠,薦珍馨以祈仙。”
2.dàn 見“壇2曼”。
3.tǎn 通“嘽”,眾多。《史記》司馬相如《大人賦》:“鑽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衍曼流爛壇以陆离。”《漢書》作“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坛,祭场也。”坛,古代祭祀而在平地上筑起的土台。《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1.通“廛” chan
〔例一〕 《通训定声》:“坛,假借为廛。”《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注:“故书廛或作坛。”廛,古时一户人家的房宅地称一廛。坛通“廛”。
〔例二〕《管子·五辅》:“辟田畴,利坛宅。”郭沫若《集校》:“王念孙云:‘利’当为‘制’,字之误也。……‘坛’读为廛,谓制为廛宅也。……‘廛’与‘坛’古同声而通用。’”坛宅,廛宅 。
坛,定母、元部;廛,定母、元部。定母双声,元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墠” shan
〔例一〕 《诗·郑风·东门之》疏:“遍检诸本,字皆作‘坛’,《左传》亦作‘坛’。……坛、字异,而作此‘坛’字,读音曰,盖古字得通用也。”坛通“”。
〔例二〕 《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鄉国而哭。”注:“坛位,除地为位也。”《释文》:“坛,音善。”按:除地祭曰“”。坛位,位。
坛,定母、元部;,禅母、元部。定、禅准旁纽双声,元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嬗” shan
〔例〕 《淮南子·要略》:“人间者,所以观祸福之变,察利害之反,钻脉得失之迹,标举终始之嬗也。”俞樾《乎议》:“坛,当读为嬗。《说文·女部》:‘嬗,一曰传也。’终始之坛,即终始之传。作坛者,假字耳。”坛通“嬗”。
坛,定母、元部;嬗,禅母、元部。定、禅准旁纽双声,元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4.通“坦” tan
〔例〕 《庄子·至乐》:“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于省吾《新证》云:“坛应读作坦。”坛陆,坦陆,宽广的平地。坛通“坦”。
坛,定母、元部;坦,透母、元部。定、透旁纽双声,元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5.通“嘽” tan
〔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钻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坛,《汉书》作“痑”。王先谦补注:“坛,痑,皆啴借字。”坛,众多的样子。坛通“啴”。
坛,定母、元部;啴,透母、元部。定、透旁纽双声,元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6.通“𨭖” zhan
[例] 《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俞樾《平议》:“《说文·金部》:‘𫕏,伐击也。’疑‘坛’即‘𫕏’之假字。”坛之,攻伐之。坛通“𫕏”。
坛,定母、元部;𫕏,章母、元部。定、章准旁纽双声,元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墨
  • 下一篇:墾

“坛”的繁体字,特指古时为祭祀用的土筑高台。

上一条: 下一条:

“坛”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d·an(ˋ),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徒滥切,去,阚韵。
❶[壇曼]平坦而宽广。

上一条: 下一条:
壇、壜、罎、罈ㄊㄢˊtán2391盛酒的器具。西南官话。四川。明李实《蜀语》:「酒器曰~。」贵州遵义。胶辽官话。山东牟平。1936年《牟平县志》:「盛酒具曰~。」庭中。湘语。湖南。《湖南通志》:「谓中庭为~。」《淮南子・说林训》:「腐鼠在~。」汉高诱注:「楚人谓中庭为~。」场院。吴语。浙江丽水〖〗。畦;垅。吴语。上海松江。民间诗歌《刘二姐》:「送郎送到屋家东,踏脱三~韭菜四~葱。」个;只。吴语。浙江宁波〖〗。一~灶‖一~风炉。

壇坛

(1次) 祭坛。巢堂~兮《章·涉》
另见[小壇][紫壇]

❶讀如“墠”,除地曰墠。《周禮·夏官·大司馬》: “暴内陵外則壇之。” 鄭玄注: “壇,讀如同墠之墠。王霸記曰: 置之空墠之地。鄭司農云: 壇讀縱憚之以威之憚,書亦或爲墠。玄謂置之空墠以出其君,更立其次賢者。”陸德明《經典釋文》:“壇依注作墠,音善。憚之以,徒旦反。”《禮記·祭法》: “設廟祧壇墠而祭之。” 鄭玄注: “封土曰壇,除地曰墠。”
❷坼封土爲祭處。《禮記·祭法》: “燔柴於泰壇,祭天也。” 鄭玄注: “壇,坼封土爲祭處也。壇之言坦也,坦,明貌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壇,大丹友,注同。”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處所 > 壇
壇  tán

古代祭祀天地、帝王、遠祖或舉行朝會、盟誓及拜將的高臺,多用土石建成。《說文·土》:“壇,祭場也。”《禮記·祭法》:“設廟、祧、壇、墠而祭之。”鄭玄注:“封土曰壇,除地曰墠。”又“燔柴於秦壇,祭天地。”鄭玄注:“壇之言坦也,坦,明貌也。”《書·金滕》:“公乃自以爲功,爲三壇同墠。爲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產相鄭伯以如楚,舍不爲壇。”前蜀·韋莊《登漢高廟閑眺》詩:“獨尋仙徑上高原,雲雨深藏古帝壇。”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壇榭部 > 泛稱 > 壇
壇  tán

築於平地之高臺。自周代初年始,歷代相沿,多用作舉行祭祀、盟誓、拜將、即位等大典之場所。《書·金滕》:“公乃自以爲功,爲三壇同墠,爲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馬。”《史記·陳涉世家》:“爲壇而盟,祭以尉首。”《説文·土部》:“壇,祭場也。”《束觀漢記·吴良傳》:“蕭何舉韓信,設壇即拜。”《後漢書·獻帝紀》:“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李賢注引 《獻帝春秋》:“乃爲壇於繁陽故城,魏王登壇受皇帝璽綬。”

壇tan

89AF
“坛(文坛,祭坛,花坛)”的繁体。

壇tán

T030
“坛”的繁体。


举行祭典、誓师用的土石高台;用土堆成的台;艺术、舆论阵地:~坫/~主/~场/~经/~宇/~/~壝/天~/地~/花~/讲~/文~/体~/影~/歌~/棋~/乐~/剧~/艺~/论~/诗~。

壇()


上谷府卿墳壇刻石,西漢
上谷府卿墳壇。
按: 形符訛寫。

漢印文字徵
新越餘壇君。
按: 聲符上部訛寫。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肅共壇場。

白石神君碑陽,東漢
脩設壇屏。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神有識兮營壇場。
按: 形符訛寫。

北山門題字,北魏
此仙壇北山門也。

馬天祥等造像記,北齊
投委壇靜,仲追冥果。

華嶽頌,北周
若乃柴類方明之壇,望仙集靈之觀。

碧落碑,唐
楚壇敷教,暢微言之盛笵。

謝觀妻李紘墓誌,唐
南瞻太室,北倚天壇。

元希古墓誌,唐
壇塲拜將,霍驃騎之元勲。

李戢妃鄭中墓誌,唐
王屋天壇之下,有别墅焉。
《説文》:“壇,祭場也。从土亶聲。”
實物文字中的“壇”之聲符寫法多變。 《説文》:“亶, 多穀也。从㐭旦聲。”㐭符多訛作“面”,“旦”下一横或訛作“⊥”。
楚簡或假“坦”爲“壇”。九店楚簡《相宅》:“凡坦(壇)南□。”漢簡或假“亶”。馬王堆漢墓竹簡《雜禁方》簡1:“又(有)犬善皋(嗥)於亶(壇)與門,(塗)井上方五尺。”

☚ 墳   場 ☛
000044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