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墨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墨竹》

唐寅

一林寒竹护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

嘈杂欲疑蚕上叶,萧森更比蟹爬沙。

【评说】

本诗选自高士奇《江村消夏录》卷一。

诗人写作题画诗,往往以视觉形象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观察有形的画像,捕捉并再现画幅中的画境美。而唐寅这首题写墨竹图的诗,却改变描写角度,以听觉形象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着笔于细雨淋竹的意象刻画,艺术构思别出心裁,在众多的题写墨竹图的诗篇中,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诗的首句写竹林。“一林寒竹护山家”,这个“护”字,是诗人着意锤炼的,包蕴多层意思:一写其势,竹林围护于山家周边;二写其繁多,繁竹成林,有围护之意;三写其用,竹林有防风、防尘的功能;四写其美,竹林掩映着山家,清幽无比。竹林茂密,又在屋的周围,听雨更为清晰,因此首句实为以下的诗意作势。次句便写到雨竹之“声”,秋雨霪绵,秋雨细密,夜来听雨,雨声似麻,更何况细雨淋在茂密的竹叶上,倍感“雨似麻”。诗的下半首,诗人连用两个比喻,形容“雨似麻”的雨声。先说它的嘈杂声,犹如蚕食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再说它的萧飒声,犹如蟹在沙上爬行时发出的淅淅声。从诗意推断,唐寅自题的这幅墨竹画,应是雨竹图,因此他从雨淋竹叶的声音上构思立意,写成这首题画诗,倒也别有韵味。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亭臺部 > 亭名 > 墨竹
墨竹  mòzhú

亭名。座落於江西瑞昌縣西。宋元豐中,蘇軾由黄州赴筠州探視其弟蘇轍,經過此處,題詩石上,以餘墨灑竹。後人築亭於此,因稱“墨竹亭”。參閲《嘉慶重修一統志·九江府一》。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竹部 > 竹品 > 墨竹
墨竹  mòzhú

竹名。以其色黑如鐵,故稱。叢生小竹。稈高五七尺,莖若筆管,圓形,中空狹小。表面被蠟質分泌物,經變呈黑垢層。分佈於我國四川等地。宋·黄休復《茅亭客話·滕處士》:“有緑竹,葉細而青,莖瘦而紫,亦謂之墨竹。”元·李衎《竹譜詳録·竹品譜·神異品》:“墨竹,傅給事崧卿《題越州戒珠寺竹堂》詩云:‘色带墨痕迷舊沼,響隨鐘韻下層樓。’注云:‘山中有墨竹,下有墨池,父老相傳皆云,逸少遺跡,今寺在蕺山,即王右軍故宅,雖有墨池,而堂已廢,墨竹亦未之見也。”清·陳淏子《花鏡·藤蔓類考·竹》:“墨竹,其狀如古藤,長有一丈八九尺,而色理之黑如鐵。”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卷軸畫 > 墨竹
墨竹  mòzhú

僅以墨畫的竹子。始於五代,一説始於唐,後世傳承。宋·蘇軾有《書文與可〈墨竹〉並序》、《文與可畫墨竹屏風讚》等。元·夏文彦《圖繪寳鑒》卷二:“[五代郭崇韜之妻李氏]月夕獨坐南軒,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揮毫濡墨,模寫窗紙上,明日視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間往往效之,遂有墨竹。”又卷三:“[宋徽宗]作墨竹,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叢密處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襲古人軌轍。”元·李衎《竹譜詳録》:“墨竹亦起於唐,而源流未審。舊説五代李氏描窗影,衆始仿之。黄太史疑出於吳道子。迨至宋朝,作者浸盛,文湖州最後出,不異杲日昇堂,爝火俱息。”清·錢泳《履園叢話·收藏·元》:“顧安字定之,善畫墨竹。吳仲珪以蒼老勝,定之以秀色勝也。”

墨竹【同义】总目录


墨君墨竹
墨竹

墨竹

元柯九思作,纸本墨笔。清宫旧藏,钤有清高宗弘历等鉴藏印玺。图绘墨竹两竿,交叉而立,一挺拔,一稍作倾斜。竹叶浓密,以淡墨为面,浓墨为背,轻重有法,富有立体感。怪石依竹而立,上缀小草稍许。画面饱满,笔法沉着劲挺,风格苍秀清雅。两竹密中见疏,两石皴法圆厚。左侧自题: “至元后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秘阁,同作此卷,丹丘生题。” 柯九 思 ( 1290—1343年),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人。少随父至杭州,后游学南京。因有画名,得皇室青睐,官至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审定内府所藏法书名画。他长于画竹,祖述文同,也曾师法李衎,所画墨竹“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柯九思主张书法入画,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撤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时人赞其墨竹,“潇洒幽篁不受尘,千年枯木篆书文。” 除《墨竹》外,柯九思的传世作品有《双竹图》、《竹石图》、《晚香高洁》等,皆疏散有致,浓淡得体,生趣盎然,意味隽永。

清秘阁墨竹

☚ 古木飞泉图   挟弹游骑图 ☛
000033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4:18